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各方热议刘翔退役:致谢、致敬、致青春

2015年04月07日 22: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4月7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田径名将刘翔7日在社交网站发布长篇微博,正式宣布退役。刘翔的微博连用10个感谢,外界在热议刘翔退役时也是“致谢、致敬、致青春”。

  致谢:“翔飞人”是中国乃至亚洲田径的骄傲

  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发布文章《中国田径永远的骄傲——中国田协致刘翔感谢信》,称刘翔为中国田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刘翔是21世纪中国田径的一面旗帜,其精神鼓舞和激励了一代田径人”。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杜兆才给予刘翔的评价为“创造奇迹”。他说,刘翔为中国夺取了田径男子项目的首枚奥运金牌,他是中国和亚洲田径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冠军、室内室外世锦赛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等多项殊荣于一身的运动员。

  刘翔在微博中称“作为一名上海运动员非常荣幸”,上海市体育局称尊重并理解刘翔的选择,感谢他带来的感动和自豪,感谢他为上海体育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称他为上海的“城市英雄”。

  刘翔在微博中对昔日恩师孙海平表达心声。孙海平表示,对于刘翔选择退役早有预感,“他一直在顶顶顶,在咬牙坚持”。

  刘翔谈及家人时说因为相处时间不多而歉疚,“接下来可以花更多时间陪伴你们”。妻子葛天随后在微博发表一张刘翔身披五星红旗的照片,称“你永远是最棒的”。

  致敬:激励年轻人“平凡也能飞翔”

  刘翔在微博中鼓励每个人“不要放弃梦想,只要勇敢去做”,他说自己会带着运动生涯的经验去再次飞翔。

  刘翔的赞助商以“平凡也能飞翔”为主题向其致敬,以此激励年轻人秉持信念、勇于突破、追求梦想。

  中国媒体大多用褒扬字眼进行报道。中央电视台采访刘翔,请他重温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两次退赛的过程,称“无论如何,他曾为中国拼尽全力”。新华社援引一项民意调查称有“37%的受访者认为刘翔是荣誉满身、应当受到尊重的体坛英雄”。

  外媒肯定了刘翔在体坛的重要地位。美联社列举刘翔取得的辉煌成绩,详细报道刘翔的未来计划。路透社称“刘翔是中国最受欢迎的运动员。他退役后,中国体坛暂无世界级运动员”。

  致青春:刘翔的十余年也是大家的青春

  刘翔自述跑道和栏杆已陪伴他19年,回顾2004年雅典奥运会一战成名,“看到枕边那枚(奥运)金牌的激动心情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事实上,在其微博下的数万条留言不乏横跨十余年的回忆。

  有人回忆“记得你第一次奥运夺冠,半夜听到表弟叫我‘姐姐,中国有个刘翔夺冠了’”,有人说“我印象最深的是你第一次受伤后的东山再起”。刘翔自传《我是刘翔》的作者张玮直言“你的青春也是我们大家的青春”。

  曾与刘翔有“中国跨栏的双子星”之称的田径名将史冬鹏,在受访时回忆“十多年来从来没和刘翔红过脸”。他说刘翔做事细致,基本不会在训练中犯错,“他是一个非常好的朋友,良师益友”。

  长期跟踪报道刘翔的体育记者冬日娜说“跨栏需要不断战胜困难才能成功,刘翔从始至终都没有放弃,他一直为复出而战斗”。

  祝福:刘翔与中国体育的蜕变

  综观刘翔跌宕起伏的职业生涯,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直言,刘翔做出退役决定“对于刘翔或是对于我们都是一种解脱。刘翔接下来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也不用再抱着超高期望值去关心他”。

  一些退役并成功转型的运动员纷纷给予祝福。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首位冬奥会金牌得主杨扬说,“(退役)这一天早晚要来,不纠结过去,向前走,人生无处不精彩”。中国体操名将杨威说,“国家的强大让我们能够达到人生的巅峰,(人们)逐步开始理解运动员的真实感受,退役后的刘翔会更加精彩”。

  外界对于“下一个刘翔”也颇为关心,体育媒体ESPN表示刘翔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田径运动,中国一大批年轻的体育人才受到重视,24岁的谢文骏最有可能接班。

  在刘翔退役之际,一批体育学者也呼吁重塑竞技体育价值观,包括评估运动员是否应带伤参赛,反思体育部门对于刘翔“过度保护”的做法是否得当。(完)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