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女排重返一流需过三关:主力板凳需协调

2015年06月03日 14:1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在日前天津举行的女排亚锦赛决赛上,中国女排击败韩国队,时隔4年重新站上了亚洲之巅。这套以去年世锦赛亚军阵容为班底的人员配置,如今正随着年轻选手的日益成熟,变得愈发强大。

  不过,对中国女排来说,亚锦赛夺冠不过是剑指里约奥运的一个开端。正如主教练郎平所言,一次比赛不能一劳永逸。中国女排要想在8月底到来的世界杯赛上直接拿到里约奥运入场券、站稳世界一流,必须尽快迈过三道关口。

  关口一:主力板凳如何协调?

  如果把此次出征天津的阵容和去年中国队夺得世锦赛亚军的阵容做一番比较的话,会发现其中已经发生了些许不同:7场比赛,首发阵容不断变化,而且在场上替换球员基本没有固定套路。

  事实上,郎平正以一种稳定而有效的轮换、通过以赛代练的模式来逐步实践着自己的“大国家队”理念。不仅在国家一队,整个国家队都被她看作一个训练营,只要队员状态好,都有机会进一队打主力。

  按照郎平执教美国队时的思路,球队没有固定的套路,所有位置上都形成竞争,每个位置都能有三四名球员上场比赛,没有绝对的主力和替补之分。在她看来,这样的队伍才能算一支真正的强队。

  值得注意的是,从此次亚锦赛最后两场对泰国队、韩国队的关键战来看,郎平基本上让7名主力打满全场,这说明她的轮换计划也有场次选择。那么,既要快速抢到奥运入场券、又要锻炼新人,至少在世界杯赛前的这段时间里,这二者之间显然存在着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例如,当替补逐渐变强后,主力球员状态如何保证?如何避免主力不强、板凳又扛不起主力重担的窘境?球队轮换过程中,整体配合的熟练程度所需花费的时间成本如何计算?

  应该说,对于如何协调好主力和板凳的关系,郎平应该有所取舍才行。

  关口二:新老交替如何深入?

  平均身高超过1.95米,对阵伊朗队时更是联手贡献了36分,此次亚锦赛,由3个“90后”球员朱婷、袁心玥、张常宁组成的“朱元璋组合”给中国女排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青春旋风,无疑也成为中国队的最大亮点。

  然而,半决赛对阵泰国队的比赛,中国队的失误多达10次以上,进攻成功率不高,同时暴露出攻守不够平衡等问题。尽管女排小将们冲劲十足,但与老将相比,她们的发挥并不稳定,这极易导致中国队在与强队交锋时陷入被动。

  对于一些年轻队员来说,能力和经验积累显得尤其重要。一方面,队员们的能力有待全面夯实。例如“希望之星”、进攻核心朱婷,一传能力就有待提高;在主攻和接应位置都打过的张常宁,和老将惠若琪相比,一传和防守能力较弱;而和老将魏秋月相比,二传位置上的小将沈静思弱点则是传球速度较慢,这会成为美国、巴西等世界强队突破的重点。

  另一方面,小将们的心理也有待进一步磨砺。例如,副攻位置在老将徐云丽离开后,顶替上来的袁心玥尚缺经验;自由人位置上年仅22岁的林莉,一旦与对手陷入艰苦的拉锯战,可能很难顶住压力。

  因此,在距离世界杯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新老队员之间在“传帮带”上做到什么程度,将决定中国队能在世界杯上走多远。

  关口三:女排精神如何继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女排在世界杯赛、世锦赛、奥运会上创造了“世界大赛五连冠”的辉煌成绩,鼓舞了一代国人。作为一种精神、一份情结,“中国女排”在每一个国人心中都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而存在。

  对于目前这支年轻的女排队伍来说,“女排精神”对于凝聚球迷情感、培养战斗意志、提升战斗能力有着巨大作用。

  作为当初女排辉煌的亲历者和如今这支队伍的领导者,郎平深知“女排精神”的重要意义。她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排球)是我们的事业,也是年轻球员更高的目标,我会以此激励新的队员。虽然新的时代排球运动也在改变,但现在的队员更活泼、更聪明、更有激情,她们需要继续努力,将中国女排的精神传承下去。”

  是的,无论是面对大循环比拼的世界杯赛制,还是里约奥运的迫在眉睫,女排队员面对的对手将越来越强,面临的困难将越来越多。对于一支志在重塑老女排辉煌、站稳世界一流的队伍来说,尤其这支队伍目前尚显年轻,因此形成一种统一的、能激励人的团队精神至关重要。因为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有时候全队往往需要一股劲来支撑。这股劲来自球迷,来自队员之间。

  如今,我们可喜地看到了队伍内气氛和谐,但这还不够,我们希望它是一个起点,最终能成为中国女排再次称霸世界的冠军气质。

    本报记者 彭训文

【编辑:汤琪】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