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跳水花游首次男女搭配 两个项目最强非中国

2015年07月23日 09:50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

  2015世界游泳锦标赛将于明天在俄罗斯喀山拉开帷幕。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国际泳联在本次赛事中进行了不少创新。游泳的男女混合接力,跳水的混双以及花样游泳的混双都是第一次在世锦赛这样“高大上”的赛事中亮相。其中,男女混合游泳接力相对容易,而跳水和花游这两个技巧性项目,要实现“男女搭配干活不累”,都需要花点儿心思。

  混合

  跳水

  项目简介

  去年12月,国际泳联在卡塔尔多哈大会上投票通过,三米板和十米台将新增男女双人跳比赛。即将举行的喀山世锦赛,这两个新增设的项目也将作为正式比赛亮相。此外,另一个涉及男女混合的项目是全能团体赛,不过该项目将由一名男选手和一名女选手单独完成,再将成绩相加。

  本次世锦赛的两个混双项目,目前都有十几支队伍报名。其中男女混合十米台的比赛在7月25日晚进行,男女混合三米板的比赛在8月2日晚进行,比赛不设预赛和半决赛,所有参赛选手直接进行决赛。在比赛中,每对选手跳5轮不同组别的动作,其中两轮动作的规定难度系数均为2.0,另外3轮动作无难度系数限制。

  起源·缘起系列赛北京站

  国际泳联此举,是希望通过不断创新来寻求关注,推动发展。今年的世界跳水系列赛从北京站开始,就增设了男女混双项目,刚开始只有几对选手报名,到后来逐渐增加到13个单项协会报名参赛,可见各国家对这个项目还是很感兴趣的。

  在国际泳联增设混双项目的决定做出之后,中国是最早做出尝试的国家。在今年3月武汉举行的全国跳水冠军赛上,奥运冠军何姿与陈艾森以315分的总分摘得男女混合三米板金牌,这也是该项赛事历史上首枚男女混合双人跳水金牌。随后的世界跳水系列赛北京站比赛中,他们又成为了该项赛事历史上的第一对国际比赛冠军。

  牛人·加拿大组合爱玩高难

  在跳水项目上,不管国际泳联玩出什么花样,中国队都有足够的人手和办法来应对。本次喀山世锦赛,“梦之队”将派出小将王涵/杨昊参加三米板混合双人,司雅杰/台晓虎参加10米台混合双人。毫无疑问,他们都是金牌最有力的争夺者。

  但这两个项目并非十拿九稳。中国队在两个混双项目上难度完全没有优势,尤其是跳板上,难度还要低于国外选手。此前跳水世界杯加拿大站的比赛中,中国选手曾输给过加拿大组合阿贝尔/杜拉克,他们将是中国队在夺金道路上的最大对手。

  混合花游

  项目简介

  根据国际泳联在去年12月的决定,在花样游泳项目上,技术自选和自由自选都增加了男女混合双人项目。在喀山世锦赛上,男女混合双人技术自选和男女混合双人自由自选将分别设置一枚金牌,这样,花样游泳项目的金牌总数就达到了9枚。

  花样游泳作为一项“美不美,看大腿”的项目,男运动员的美感肯定会有先天的欠缺,但男生的优势在于腿部力量。除此之外,花游运动员的肺活量也相当重要,男人们自然也具备无法超越的先天优势。大胆猜测,男女混合项目的出现会使花游的动作编排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起源·欧美等国很早就有

  早在2000年,国际泳联就通过了男子花样游泳的立项申请。在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就经常可以看到男子选手参与花样游泳的比赛。在2000年的全国游泳锦标赛上,上海花游队曾有两名男选手参赛,给观众流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9年,意大利米兰举办了首届男子花样游泳世界杯,当时有12个国家参赛。英国伦敦还有一个男子花游团体“游泳天使”,曾上书国际奥委会、国际泳联,声讨花样游泳项目“明目张胆的不平等和不公平”。

  上周在罗马举行的游泳测试赛上,来自俄罗斯、哥伦比亚、土耳其和意大利队的四对混双组合率先亮相花游赛场。最终,俄罗斯组合获得了冠军。

  牛人·日本有个男“美人鱼”

  本次喀山世锦赛上参加男女混合花样游泳项目的不乏名将。38岁的西班牙花样游泳名将门瓜尔在近日正式宣布复出,将出战男女混双项目。门瓜尔是西班牙最成功的运动员之一,收获了将近40枚大赛奖牌,目前她正与年仅19岁的男选手里贝斯搭档练习,由于时间不够,他们将只参加男女混合双人自由项目,而放弃双人技术赛。

  日本泳协更将男版“美人鱼”作为世锦赛夺金的秘密武器,他们的王牌是一名叫做安部笃史的男选手。今年32岁的安部曾是一名游泳运动员,因为看了一部讲述男生练习花游的电影《水男孩》,他改练花游并成为日本花游队的首位男子运动员。中国花游队此次不参加男女混合项目。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