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酒商争囤欧盟葡萄酒 悠着点儿

2013年07月09日 13:25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0)

  “涨价”传闻打破了进口葡萄酒市场的平静。商务部7月1日正式立案对欧盟进口葡萄酒“双反”调查,引发消费市场“敏感性”囤酒。

  然而,酒商们一边争相囤货,一边却暗自寻思:“双反”裁决明年能否下达?“三公消费”受限后市场何去何从?这也成为一道极具风险性的考题。

  现象:淡季进口葡萄酒表现抢眼

  或许是个意外。在葡萄酒消费的惯性淡季,进口葡萄酒却表现抢眼。

  开封市某葡萄酒专营店负责人肖先生说:“端午节后,市场平静得令人犯困。由6月初开始,进店客人逐步增多。至目前,但凡进店的客人,极少有空手出门儿的。”

  网购平台的数据变化或更直观。国内知名葡萄酒垂直电商酒美网最新数据,6月份,该平台的交易额较上年同期增长30%以上。“这或是消费者由于担心涨价而存在囤货。”酒美网CEO吕意德接受本报采访时做此判断,他在后台查看数据后发现,购买1箱(6瓶)以上红酒的用户数量明显增多。其中,出货量最大的欧盟国家出产中低端葡萄酒(百元以下)。而中高端葡萄酒,尤其是列级名庄酒变化却不大。

  上述二人认为,这一现象或与商务部上月提出“对欧盟葡萄酒立案‘双反’调查”有关。肖先生称,各种传闻在消费市场被放大,最后变成“进口葡萄酒要涨价”。6月25日晚,一对80后夫妇进店购买两箱进口葡萄酒,竟为“留着过中秋和国庆节”。

  调查:进口葡萄酒涨价难度大

  7月1日,商务部正式立案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本次双反调查为期一年。有消息称,“若中国此次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最终裁决成立,欧盟产出的葡萄酒将面临加收20%~40%的反倾销税”。

  这或许让那些提前“囤酒”的消费者心情释然。但立案“双反”调查,是否意味着欧盟进口葡萄酒就一定会涨价呢?

  “‘涨价’是噱头。这应是行内炒出来的。”肖先生称。如果经销商得知上游供货方要提价,正常反应是捂货、惜售,绝非当前市面上的大力度促销。

  国际葡萄酒贸易联盟秘书长王博伟对此表示认同。他称,“商务部虽已启动‘双反’调查,但从立案到结案至少需1年,初步裁定也需6个月。因此,欧盟进口葡萄酒价格的上涨在短期不会出现。”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每消费10瓶进口葡萄酒,其中就有6瓶以上来自欧盟。这是“涨价”风能被炮制的根源。更何况,消费者对“双反”的概念是陌生的。而在调查结果出来前,或被中小进口商和销售商当做“窗口期”,解决库存或最后“捞一把”的机遇。

  王博伟认为,目前,进口葡萄酒市场仍在“挤泡沫”周期。一欧元的法国餐酒在国内市场上百元的身价,仍有几十倍利润。“三公消费”受限环境下,并无提价可能。

  分析:进口葡萄酒为何比国产酒便宜

  “超市在售的很多百元以下进口葡萄酒,其原酒成本或只有五六元。”省内一进口葡萄酒贸易商刘严的这一开炮,令人惊讶。

  刘严称,国内进口红酒共分两种,一种是直接进口瓶装酒,一种是散装酒。而很多散装酒,在其出产地市场也许就不是个品牌,在国内勾兑的原酒成本或只有五六元。但一些酒经过包装运作,却以100元以上的高价出售,消费者却毫不知情。

  2012年,央视《经济半小时》曾报道,就在欧洲内销市场逐年走低的情况下,品质较差的葡萄酒无路可销。欧盟每年要花5亿欧元去处理这些过剩的葡萄酒。但是,这些劣质葡萄酒很多都被出口到中国市场消化了。

  正如世界三大著名酒评家之一Jancis Robinson曾撰文表示,对中国的葡萄酒“双反”感到欣慰,认为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面临严重的仿造和浮夸问题,市场被原产地默默无闻的“小品牌”充斥。

  由此,也从更深层面解答了“酒商为何要在‘双反’前囤积欧盟葡萄酒”。这不仅是销售利差,而百元以下进口葡萄酒最容易被市场接受,也是最容易变现。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透支消费中国市场对进口葡萄酒的盲从心态。

  “这或是最后的机会。”如吕意德的判断,如果反倾销成立,也不是针对所有欧盟进口的红酒都实行报复性关税,国家会设定一个价格,低于这一价格的红酒会被征收惩罚性关税,“业界普遍估计,这个价格临界点是每瓶1欧元或者1.5欧元。”

  说法:新世界葡萄酒也应“双反”

  欧盟葡萄酒头顶“双反”利剑,是否将为国产葡萄酒创造市场机遇呢?

  事实上,在记者采访中,国产酒企、经销商、行业专家多认为这是个“伪命题”。

  “散装洋葡萄酒的进口到岸价格,或比国产自酿还便宜。”河南民权九鼎葡萄酒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和平称,主因是产业发展差距,及不同国家对葡萄酒产业的支持态度。在中国,葡萄酒产业是制造业;而在欧盟国家,它却属于农业。因而,二者在赋税、农业补贴方面即产生了先天性成本差距。

  国内酒评人朱立农的观点趋同。他告诉记者,诸如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盟系国家都对出口进行名目繁多的补贴,数额也很高。但因担心引来“反倾销”指责,他们将直接补贴改为间接补贴。如法国、西班牙,酒商只要参加酒展即可获补。

  欧盟葡萄酒“价格洼地+政策鼓励出口”所导致的结果,一方面是低价商品繁多,而另一方面,摧毁性打击国产葡萄酒产业链。

  “或与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的竞争手段趋同。‘中国果农拔掉葡萄苗’,或是全球葡萄酒产业强国最希望看到的。”有业内人士直言,欧盟国家绝非“猎杀”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唯一猎手。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欧洲散装进口酒只占10%,来自智利、澳大利亚、美国、南非等“新世界”产区的散装酒进口量则大幅上涨。并且,仍在持续上涨。

  “因此,‘双反’欧盟葡萄酒国产酒利好,国产葡萄酒的挣扎还有赖于政策调整。”上述人士认为。

【编辑:陈龙】

>葡萄酒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