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被气候改变的葡萄酒口味 葡萄酒因气温上升更好喝

2015年05月04日 14:36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

  被气候改变的

  葡萄酒口味

  这年头,谁家没几瓶葡萄酒啊。

  特别是妹子们,睡前喝几口红酒,顿时觉得自己又美了几分。

  冲着这想法,大部分妹子都会买进口葡萄酒,“为了美容,姐不差钱”。

  如果你常年喝葡萄酒,对葡萄酒有些研究,那么,你有没有发现,近些年,葡萄酒的口感,悄悄变了?

  糖分、酸度、香气……都有了一些变化,这让同一款葡萄酒,变得有些不同。

  是味觉的问题吗?

  NO,其实是气候的问题。  

  是什么影响了葡萄酒的口味?

  当一个葡萄酒爱好者,买到一瓶好葡萄酒,开瓶的时候,是不是很High?

  其实,你期盼的口感,早就被决定啦。

  这和生娃其实有点像,新生儿的性别,看似出生那刻才知道,其实在受精那刻就定好了的。

  嗯,高级葡萄酒的决定因素,自然是葡萄的品种本身。

  像赤霞珠、黑比诺、梅洛特等等,不同的葡萄,生产出不同的酒。

  那么,你以为葡萄品种搞定了,口感就OK了吗?

  这么想的话,让决定葡萄生长的气候怎么看?让发酵时的温度怎么看?让酿酒桶的橡木怎么看?

  毕竟,葡萄酒的酿造不是电脑程序,按下启动键就不用管了。

  酿造高级葡萄酒的葡萄,其实是个脆弱的娃,特容易受到成长时气候变化的影响,必须在恰当季节的恰当时刻成熟,成熟的速度也得恰当,才能酿出一瓶好酒。

  要是天气太热,葡萄的糖分浓度就上去了,带给葡萄酒某种口感的某种风味一看,呀,时间不多啦,还没酝酿好呢,就被采摘了。

  酿酒师说:怪我咯?我也是被逼的好嘛,再不摘,你们就过熟啦。

  反之,如果温度不够呢?

  采摘的时候,酿酒师先尝一颗,我去,发苦的,葡萄籽也还是绿色的。

  当然,也可以在葡萄成熟前提早采摘,或冒险晚点采摘。

  只是,老天爷那臭脾气还真不好伺候,预报不如变化快,几天之差,葡萄就可能被淋雨,肿胀发霉。

  回到上面的话题,一瓶葡萄酒的口味,实际上,是由葡萄采摘的那刻决定的。

  所以,葡萄酒是种傲娇的酒,好坏通常与酿造技术无关。

  不同年份的葡萄酒的区别,说白了,基本上就是当时天气的区别。

  就气温这条来看,葡萄酒很傲娇

  其实,采摘那刻的天气,决定了葡萄的温度。

  当然,决定葡萄品质的还包括它长在葡萄树的什么位置,照射到多少阳光,吸收了多少热量,是否通风等等。

  好的葡萄园,是这样的:确保每颗葡萄都能接收到适当的热量,同时成熟,并以同样的速度采摘。

  密密麻麻布满葡萄的葡萄树,那只是吃货想象中的葡萄园。

  这样的葡萄搁在酿酒师眼里,绝对是灾难。

  多,不是重点,重点是质量。

  所以,山坡的朝向、棚架的间距、留多少串葡萄在树上不采摘……都很有讲究。

  得,这活只有处女座能做。

  前几年,我去过新疆的一个葡萄园,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葡萄在葡萄藤中的位置,可有讲究了。

  改变葡萄串和地面的距离=改变它们接收到的反射热和辐射热。

  调整或修剪枝叶=调节光照和空气流通。

  据说,最极端的要求是:一天中的某个时刻,葡萄串的每一面都能晒到一点阳光。

  好了,就当葡萄串的问题,已经被处女座的同学成功解决了。

  那么采摘呢?

  就以妹子们喜欢的法国葡萄酒为例,葡萄采摘的日期,能判断当年夏天的气温,从中世纪以来,法国的收获日由官方统一规定,地方政府会在收获期来临的一个月前,公布采摘日期。

  然后,法国气象学家发现,从21世纪初开始,葡萄采摘日逐渐提前,尤其是2003年,8月中旬就开始采摘了,史无前例。

  那一年,欧洲太热了,葡萄园主几乎是从老天爷嘴里抢下的葡萄,早摘一天少损失一点。

  到后来,有些葡萄园主不得不出动冷柜车,才把葡萄运送出来,不然挂树上,分分种变成葡萄干。

  虽然,我觉得葡萄干也不错啊,挺好吃的,也能卖钱,可哪有葡萄酒值钱不是?

  不知道谁喝过2003年法国的葡萄酒?

  法国当地品酒师,是这么说的:2003年的葡萄酒,口感不错,因为天热,葡萄成熟快,味道就相当丰富浓郁,BUT——往往BUT才是关键部分——喝到最后,葡萄的汁液不足,酒喝起来,就有点点葡萄干的味道。

  嗯,天热的双刃剑,不能啥便宜都占尽,老天爷果然公平。

  然后一问酿酒厂,大跌品酒师的隐形眼镜啊:2003年最好的葡萄酒,都是不太有名的酿酒厂产的,尤其是过去种出葡萄老是不够成熟的酿酒厂。

  之前吧,这些酿酒厂的葡萄园,相对阴暗、风强、低温,结果2003年过热,这一切都弥补了。

  倒是之前那些光照好的葡萄园,在2003年被晒哭了。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新兴葡萄酒产地冒了出来

  21世纪,对葡萄酒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温度。

  没办法,人类无法阻止气候变暖,只能反其道而行之。

  翻了下《世界葡萄酒地图》,好多地方从来没见过。

  以前一些根本种不熟葡萄的地区,都上榜了,比利时、波兰甚至丹麦,都开始生产葡萄酒了。

  哎,比利时,你怎么不好好做巧克力了,葡萄酒领域也要来插一脚?

  嗯,这些国家的葡萄酒呢,目前肯定比不过法国,不过随便喝喝,还是拿得出手的。

  还有德国,这个工业强国以前哪会做这种细致活啊,不太懂得酿红葡萄酒,反正当地的葡萄色素也不足,采摘时风味不咋地。

  好吧,现在人家的第二大葡萄种植品种,就是黑比诺。

  等一下,法国呢?

  法国就坐视自己的地盘被瓜分?

  傲娇的法国勃艮第,以前动不动就得瑟自己的大陆型气候,工人们也很傲娇,有那么一段时间,他们在9月之前都在休假、休假。

  反正9月之前,是绝对不会采摘葡萄的。

  一休假就8个月啊,太让人羡慕嫉妒恨了,老天爷也看不过去了,嗖嗖嗖就来个酷暑,嘿,让你休假。

  然后,悲催的法国工人,哪还顾得上休假啊,赶紧摘葡萄去。

  当他们抱怨着干完活,然后以为像2003年那样的酷热只是运气不好,偶然出现时,就图样图森破了:哎呀,2005年也很热啊。

  大部分葡萄酒因气温上升更好喝

  任何一件糟糕的事情出现,都会有那么一小搓受惠者。

  譬如气候变暖,大部分葡萄酒会更好喝,品质更好。

  因为,气温高了,葡萄的糖分多了,酵母就能更好发酵了,酒酿成的速度也更快了。

  来自纳帕山谷的葡萄酒,过去30年平均酒精浓度从12.5%升至14.8%。

  法国阿尔萨斯的葡萄酒,酒精值也上升了2.5%。

  德国葡萄酒是最大的赢家,也是啊,人家本来基础差,学渣的上升空间总比学霸大。

  既然国外葡萄酒的评价中,酒精含量高的都会胜出,酿酒师自然玩命儿地要把酒精提上去,多0.3%就能超过别人。

  那么,怎么降呢?把酒里的糖分拉下来。

  不过据说这位名叫罗伯特的大牛品酒师,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说他自己喜欢喝那种味道浓郁的葡萄酒,就以此为评价标准,伤害了葡萄酒口味的多元化。

  可人家就是运气好,喜欢的口味,都能和全球变暖引发的葡萄酒口味改变同步,啧啧。

  不管这些,总之全球变暖,最先察觉到的,是种植葡萄的人。

  一些原本傲娇的葡萄酒,没那么好喝了,原本不起眼的葡萄酒,逆袭了。

  所以,葡萄酒更好喝了,背后一把血泪:以前花了很大心血的葡萄园,因为温度过高的影响,只能要么开辟新园地(成本太高,且不狗完善,万一气候再多变或极端一下,哭都哭不出来),要么提前采摘(这个质量……)。

  更残酷的现实是,20世纪90年代,气温上升几乎把葡萄酒的质量,推到了巅峰。

  别看这几年大部分葡萄酒更好喝了,但到2049年,全球葡萄园的葡萄,都会成熟太快,到时候的葡萄酒品质怎样,天知道。

【编辑:史聪聪】

>葡萄酒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