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楚汉传奇"耗资2.4亿 高希希:演员都是降价参演

2013年01月11日 15:26 来源:每日新报 参与互动(0)

继新《三国》后拍《楚汉传奇》,导演高希希被称为“国内最烧钱导演”。投资巨大的这部剧,高希希说观众除了看情节,最重要的是可以看到很多精致宏大的场面,剧中最大程度还原了历史战争场面,不论是宫殿、城墙,全部重建,而观众看到的千军万马都是真的,不是电脑特效。

“温实初”任礼仪指导

记者:《楚汉传奇》耗资2.4亿元,很多人说您是国内第一贵的导演。

高希希:投资远远超过原计划的1.8亿元,虽然剧组的盒饭也在涨钱,但我总觉得不会超过预算太多,没想到居然是2.4亿元。

记者:是不是和后期加戏有关系?

高希希:没有,80集的量是一早就定下来的。

记者:有消息说2.4亿里大部分花在演员片酬上?

高希希:其实不是这样的,我只能说这是个别媒体在炒作,我自己就觉得很对不起演员,几乎所有演员都是降低了片酬来参演的。如果按照原价给演员的话,3.4亿都不够,我们剧组差不多有280个演员。

记者:大投入对电视剧行业来说是利是弊呢?

高希希:我觉得大投入、大制作对于电视剧来说无疑是好的,品质也更加有保障。我不愿意拍那些太飘太虚的东西,《三国》理念上还是不错,获得了很多奖,在首尔、日本富士电视台和美国也都得过奖。

记者:《甄嬛传》的成功少不了礼仪指导的功劳,这部戏也有请礼仪指导吗?

高希希:当然请了,“楚汉”也是请《甄嬛传》里的“温实初”来担任礼仪指导。说起来我们和这位礼仪指导的缘分很深,一开始是陈建斌把张晓龙推荐给我,我又把他推荐给郑晓龙,《三国》时就是请他来做礼仪指导。

记者:先是新《三国》,再是《楚汉传奇》,接下来您想拍哪段历史?

高希希:接下来我比较感兴趣的就是隋唐时期,很多历史人物和草莽英雄出现的一个时代,会有很多故事可以表现。另外两宋我也很感兴趣,我觉得《甄嬛传》的作者流潋紫是一个非常有才气的女孩子,我已经和她约了写花蕊夫人。

1500人同时出场,难!

记者:拍《楚汉传奇》最难的是哪一部分?

高希希:剧组最多时有1500人同时出场,难,非常难!一般要先训练几天再进场,穿衣服也是个大麻烦,得一二百人帮着他们统一穿。还有的长头发要现场剪,还有头发颜色不对的要染,因为绝对不能穿帮。

记者:这样很费钱啊。

高希希:没错,每天三四十万一下就烧掉了,在大投资这方面陈道明也是极力支持我的,他也认为既然要拍就一定要拍好。而且对于历史剧来说,打仗完全是人的力量,尤其是在那个冷兵器时代,像现在扔个炸弹完事,以前没有啊,只能硬刀硬枪地来打。

记者:您每天在剧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高希希:每天乌泱乌泱的全是人,几乎没有一天安静的时候,现场都是人喊马叫的,光马就有一百多匹。虽然很紧张很累,但仍然有种兴奋感,每天到现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那个责任感突然起来了。毕竟你是剧组的导演,你要把最准确的判断传递出去,其他各个部门才能很好地工作。

记者:对您来说最难的一场戏是哪场?

高希希:项羽打瓮城的那场,拍了两个星期,我确实挺心疼何润东的,冬天零下十几度在涿州,他每天光个膀子拍,真是让人佩服。

记者:但何润东身上吕布的影子很强烈,而且感觉项羽这个人物特别符号化。

高希希:项羽我们安排了他和吕布很大的区别,感觉项羽这个人物符号化是对的,他就是这样的一个充满符号性的人物,比如“力拔山兮气盖世”这样的符号就是形容他。

曾想请张静初演虞姬

记者:您是如何再现那些历史典故场景的?

高希希:比如“鸿门宴”我们在宴的基础上增加些肃杀之气,这一点也是道明老师非常看重的。本来鸿门宴上没几个人。但我们安排所有楚军将领全上去了,用的都是身高1.8米的演员,满满地站在帷帐两侧迎接刘邦进入大帐,一下子就显得气氛不一样了,这很明显是要杀他嘛。

记者:有观众觉得台词太现代化了。

高希希:也有很文的台词,得看什么人了。李斯的戏就非常文,刘邦就不能太文绉绉,但也不能太粗俗,竹简看不懂还得问萧何。

记者:如果您给这部戏打分,您会打多少分?

高希希:我不打分,我只希望这是一部有温度的戏,不然大家看着会感觉陌生,刘邦不像农民,项羽不像武将,这个不行。刘邦文化水平不能比我们村小学老师都高,所以刘邦的台词都是顺口而出,当然也不能恶搞,别说着说着微博的话都出来,那就太过了。

记者:为什么虞姬选了李依晓来演?

高希希:本来想用张静初,但档期不对,选李依晓是因为她演唱过京剧《霸王别姬》,还因此得过奖。观众看到最后会感觉到,虞姬身上渗透了一点戏曲的东西。

新报记者 张侠

【编辑:刘欢】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