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导演汤姆·霍珀指中国电影商业化:迷票房必走偏

2013年06月21日 17:36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记者 田婉婷)“为什么中国电影这么商业化呢?”借《国王的演讲》斩获奥斯卡的导演汤姆·霍珀抛出了这样的问题。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的《国王的演讲》和《悲惨世界》在中国内地的票房都不尽如人意,昨天举行的上海电影节主席讲坛上,本届电影节主席汤姆·霍珀指出,迷信票房,会让创作畸形。

  “中国导演都在讲票房,创造好艺术的压力,没有票房的压力大。而在英国,人们更重视艺术传统。”汤姆·霍珀说道。

  在商业化程度很高的好莱坞闯荡,汤姆·霍珀却对中国电影“大惊小怪”,可见中国电影在艺术与商业之间已经面临严重失衡。近年来,电影业彰显出的丰厚市场回报让大部分影人都不冷静了。热门题材、明星演员、媒体炒作构成了电影生产的核心环节。当然也有许多电影工作者以艺术捍卫者的身份,视商业为“洪水猛兽”。

  但在汤姆·霍珀看来,艺术与商业不应是对立的两面,而可以完美结合。“商业上的成功并不等于不能感动人,票房不是评判艺术高低的标准。我们应该突破艺术与商业二元对立的思维框架,让艺术与商业融合,而非分隔。”

  一部低成本电影《国王的演讲》获得了4亿多美元的票房,而在筹备阶段,好莱坞几乎所有的制片公司和明星都拒绝加盟,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投资选择。在那时,汤姆遵从了自己的内心,“毫无疑问,商业会对每一个导演施加巨大的压力,但商业的成功与否是一个遥远的、无法预测的结果,它不能成为影片制作过程中的主导。我能做到的,就是将作品在艺术上做得最好。而我也相信观众会认同我的艺术选择,会喜欢我的故事”。

  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说,“奥斯卡”几乎是个魔障,不少导演在他们的作品刚开机的时候,就发表过“冲奥”的豪言壮语,但近几年来,无不铩羽而归。汤姆·霍珀建议中国电影人,要想在全球获得成功,就要拍特别有中国特色的电影,拍中国当下的事情,“不要以为迎合别人的想象,把中国拍成一个特别奇幻的中国,别人就会喜欢了。”

【编辑:蒲希茜】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