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亲子秀"现名利攀比 专家:莫用功利话题消费童真

2013年08月23日 11:25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某卫视不久前宣布将以一档“亲子秀”替换音乐真人秀。暑假期间的收视数据显示,近10档少儿节目正在荧屏热播。不过,一些主持人、嘉宾却在和小朋友的对话中,刻意制造话题,抛给孩子一些“名利攀比”的问题而又缺乏正确的引导。如“你爸爸开什么车”、“住多大房子”成了许多小朋友需要面对的“必答题”。有学者指出,“早熟”的少儿节目曲解了快乐和财富的意义,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伤害,甚至会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误导。

    模仿成人,儿童节目成了“名利场”

  “诱导孩子说出对物质、名声的看法,所谓‘童言无忌’被一些少儿节目当做夺人眼球的‘核心竞争力’。”某少儿栏目的制片人告诉记者,进入8月后,出现了近10档针对4岁至14岁少儿的节目。而让孩子穿上露背装超短裙、走猫步扮梦露的“成人趣味”已经是过去式的招数,眼下不少少儿节目的“成人化”却直指思维方式。

  某档少儿谈话节目中,主持人追问四五岁的男孩:“你爸爸开什么车?你住多大的房子?”男孩不假思索:“我爸爸开的是宝马。”主持人表情夸张地故作羡慕状,男孩见状不无得意地说:“还行,还行。”一档少儿才艺秀节目中,嘉宾问一位7岁的小选手:“你很有名吗?你觉得我和你谁更帅?”小选手眼角一瞟,模仿明星的姿势“深沉”地说:“我今天来就是要把所有人变成我的‘粉丝’。”嘉宾听后起劲地鼓掌:“你比我帅!”得到嘉宾鼓励的小选手显得更得意了。

  不仅仅内容充满“名利”的错误导向,不少少儿节目的样式也照搬成人娱乐节目的模式,让孩子过早地体验所谓“成名靠出位”、“出名得趁早”。

  在一些少儿才艺秀节目的展示才艺、选手PK、拉选票等环节中,未成年人从唱的歌到说的话,都和自己的年龄“格格不入”。某节目现场,一组小女孩被淘汰出局后在舞台上当场落泪,但是由于赛制规定,她们却要等到冠军揭晓才能离开,于是只能在舞台上红着眼睛站了10分钟。

    儿童视角,蹲下身更要放下功利

  “孩子在生活中无法回避商业社会的影响,但是少儿电视节目不能放大‘名利攀比’,更不能利用孩子的‘真心话’取悦成年人、博收视率。”从事少儿节目策划的炫动传播副总经理叶超告诉记者,小朋友喜欢比较、炫耀是正常心理,“孩子互相攀比时,成年人需要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而不能用语言或表情加以鼓励,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或媒体平台上,更不能诱导孩子‘炫富比名声’”。

  有媒介研究数据显示,4岁至14岁的儿童平均每天接触电视2小时,少儿节目的内容、形式,尤其是语言,已经成为孩子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模仿对象,而过于功利的话题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张海燕教授表示:“过早引入成人化的评判标准,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一种负担和压迫。”专家称,浸泡在与年龄不相称的竞争、攀比焦虑中,由此获得的“成就感”并不真实。而思维方式过于“早熟”的儿童节目,容易让小朋友迎合成年人审美趣味和思维方式,对孩子其实是种伤害。

  “很多成年人已经学会和孩子交谈时蹲下身子,目光和孩子平视,但是真正的儿童视角和立场,是放下功利,用未成年人的方式思考问题,推出更多适合少儿心理特征的作品。”叶超表示,不能让孩子成为某些不健康的成人价值观的代言人,帮助孩子理解成长的压力、解释成长中的困惑,才是少儿节目应优先关注的问题。(本报记者 王磊)

【编辑:宋宇晟】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