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电影市场金秋强档临近 国产影片有望续写佳绩

2013年09月23日 14: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电影市场将再度迎来金秋强档。伴随国产影片的强势崛起,四季度国内电影市场依然有望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光线、华谊表现出色

  从已披露的半年报来看,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以无愧于龙头企业的成绩,继续领跑行业。

  得益于电影和影院业务的高速增长,华谊兄弟201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48亿元,同比增长66.62%;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282.06%。光线传媒201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68亿元,同比增长68.15%;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112.19%。

  2013年上半年,光线和华谊凭借其制作、发行的多部影片,屡次创出票房佳绩。其中,光线凭借《致青春》、《中国合伙人》等影片,创造了近19亿元的票房收入,占据上半年国产电影票房29%的市场份额;华谊兄弟则在上半年凭借《西游·降魔篇》和《忠烈杨家将》等4部影片占据约27%的国产市场份额,这两大民营企业可说是瓜分了半壁江山。

  而谈及国产电影的强势崛起,艺恩咨询高级分析师杨舒婷坦言:“从国产影片的主观因素上考量,一些单片表现优秀,带动了整个国产电影票房的增高。同时,在类型上日趋多元化,也打破了以往只有古装大片才能获得高票房的概念定势,加上国产电影营销宣传正蓬勃发展,尤其是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平台,宣传日趋高效、精准,这也为票房产出形成了正向推动力。”

  据艺恩咨询的数据统计,截止到8月31日,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已超过148亿元,2012年同期为106亿元,对比之下,在今年余下的4个月中,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突破200亿元可说已成定局,而能否向220亿元甚至230亿元冲击,还需要质量更高的国产片以及一定数量的进口片共同支撑,这也将是各方共同参与的精彩博弈。

  消费人群更新换代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国内电影行业正经历着观众的换代。“80后”“90后”成长为主流观影人群,二、三线城市观众票房贡献比重不断增加等因素,均带动贴合本土文化的国产电影快速崛起。

  目前,我国“80后”“90后”正成长为电影消费的中坚力量,带动社会观影习惯逐步形成。“80后”“90后”群体成长于互联网时代,有着较强的内容付费意识,且家庭收入水平普遍较高,消费能力较强,使其更易于接受电影消费。伴随这一群体进入自主消费期,我国电影观众的结构也将发生变化。

  来自中金公司的研究观点指出,现阶段国内19岁至35岁人群已经占据整体观影人群的76%。一方面,“80后”“90后”具有较成熟的观影习惯,扩大了常态电影消费群体规模;另一方面,他们往往与家人一起观影,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

  不仅如此,高盛/高华中国传媒和旅游行业分析师廖绪发认为:“在现阶段电影银幕向二、三线市场不断渗透的过程中,中小城市及县城观众也逐渐成为了电影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显示,2012年,东莞、绍兴等年轻打工人员聚集的三线城市年人均观影次数已超过或接近美国水平。而目标定位二、三线中小城市的广东大地院线,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战略,自2009年起,连续三年票房排名稳步上升。

  市场空间依然广阔

  显然,在观众换代的影响下,近年来国产电影的崛起绝非偶然。“单片票房过十亿元”这一国内电影业界曾经的天方夜谭也已实现。随着电影制作流程的不断完善,国产影片凭借其本土优势以及精准化的营销成功上位,找到了一条在好莱坞电影强力竞争下的求生之路。

  而在多位业内专家看来,文化折扣和排片侧重点的转移,也促使国产片获得了更大市场空间。由于观众对电影的认识逐步成熟,好莱坞大片被过度复制的“流程化结构+特效奇观”组合已无法再激起国内观众过多的兴趣,相比于之前的国际大片优先原则,国内影院排片开始有意识地向相对故事性更强的国产影片倾斜。另外,针对三、四线市场,文化折扣的存在使得国产影片在这些地区更受青睐,排片上获得更大空间。

  “今年国产电影总体票房必然是大涨,全年表现毋庸置疑,而国庆及春节强档的电影票房料会再创新高。”上海耀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高管、著名制片人瞿俊表示,“个人乐观估计,未来3年至5年内国内票房就能超过北美,单片达到20亿至30亿元的片子也指日可待。”

  中金方面判断,电影市场在未来5年至10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7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0亿元。其中国产电影有望分得60%以上的市场份额,发展空间依然广阔。

【编辑:蒲希茜】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