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洋电视剧"乱用中国素材 网友:美国编剧,够了

2013年10月24日 16:03 来源:南宁晚报 参与互动(0)

  最近,美剧《神盾局特工》中的特工被抓到中国山西挖煤在网上引来大量吐槽:“编剧们,你们够了吧!”实际上,海外剧里的中国元素早就已经各式各样、愈加时髦新潮,不过在超越这些表面之后,关于中国的负面形象还是占大多数。有编剧称:“东方尤其是中国在西方人眼中仍然是一个神秘的国度,所以影视剧难免出现误读。”

  中国在外国荧屏上形象多变、神秘而复杂

  形象A 说中文、吃中餐最常见

  总体上,外国人对于中国的了解远远不够,这导致海外剧的中国元素变得比较表面,其中以吃中餐、说中文最为常见。《豪斯医生》、《生活大爆炸》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其中,天体物理学家霍华德应该是中文最好的,毕竟谢耳朵是向他学习普通话的,许多观众还记得在第一季第一集中,霍华德竟然用中文说了一句:“洗个痛快澡。”随后,学习中文小有成就的谢耳朵更是向好友佩妮炫耀了一句十分标准的中文:“哎呀,吓死我了!”

  此外,吃中餐的场景也不少。《生活大爆炸》还只有5个主角的时候,观众不时就能看到他们在一起叫中餐外卖的场景。每个周六更是他们的中餐日,谢耳朵必须要点的老三样就是陈皮鸡柳、鸡肉炒西兰花(切丁)和糙米饭(不要白米)。

  据调查,外国人最喜欢的中国影视作品类型依然是功夫片。因为主演热门美剧《尼基塔》,曾在香港发展的Maggie Q(李美琪)已被当做是华人艺人的代表之一,她在剧中穿性感泳衣、玩枪、耍飞刀秀功夫。美剧《基本演绎法》中,“华生”的扮演者刘玉玲也是华裔演员,同样身手了得。

  功夫、戏曲、中医很经典

  英剧《神探夏洛克》中,第一季第二集几乎全在伦敦唐人街拍摄而成,中国元素遍地都是。卷福和好友“华生”前去查探一个大牌华人戏曲演员忽然死亡的案件,于是他们就需要观看一出戏曲和杂技表演,画面中是不太地道的戏曲扮相,有观众指:“为什么看起来阴森森的?”

  不少观众指出,一代神剧《迷失》对中国文化中比较经典的阴阳平衡有极大的借鉴,里面有个标记更是直接采用了太极八卦图,只是中间的标志被他们换了。而男主角杰克的手臂和肩膀处的汉子文身则是一句“鹰击长空”。

  中医也是一张响当当的中国名片。《豪斯医生》中,豪斯用“冬虫夏草”诊治了CIA特工。对此,网友评价道:“虽然他把‘好滋味在里头’说成了‘猴子睡在里头’,但听到大叔说中文,亲切啊!”

  形象B 美国编剧们,够了!

  近日,《神盾局特工》第一季第四集中,特工寇森的属下在执行神秘任务失败时忽然失踪,过了一段时间该特工重新出现,经过组织调查取证后才知道对方是在山西挖了几年的煤。画面中,寇森对下属说:“醒来时在什么伤员验伤分类处,然后自己在一个铜矿下面的牢房里过了4年。”寇森马上试探着问:“有消息说你被带去了山西省。”随后网友调侃:“美国的编剧你们够了!”

  有人认为编剧抹黑了我们的形象,也有人持不同看法:“这编剧还算对中国有点了解的,一般的美国人可能连山西都不知道。”

  实际上,内地很多地方常被外国编剧们认为是落后的代名词。《绝望的主妇》就曾说到中国贵州是电子垃圾的重要输入地。《绝命毒师》中,大毒枭制作毒品需要的原料甲胺就声称来自广州,对此,许多观众大呼冤枉:“真给编剧跪了,甲胺又不是专门用来制毒的,普通的化工原料而已。只不过由于能制毒,美国有关机构盯得比较紧。”

  形象C 剧情推进的关键人物

  海外剧里呈现的中国人多数时候是任劳任怨的沉默形象,偶尔也会反转。今夏最火的美剧之一《蛇蝎女佣》就刻画了一位中国大妈的形象。

  在名人齐聚、钩心斗角的比佛利山庄中,佣人们要想获得一席之地实在不易。剧中露丝因为被主人发现不怀好意地调查凶杀案而被替换,新来的老婆婆足有70岁,主人要求她乖巧听话,她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还陪主人聊天。而这位中国大妈,作为一个富有幽默感的穷人,也能和富人打成一片,并获得了不少小秘密,她的到来也让悬疑剧情更复杂。

  现象分析

  洋编剧们果然力不从心

  拥有《媳妇的美好时代》、《双城生活》等代表作的中国编剧协会副会长王丽萍接受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观察:“以前,美剧中的中国人不是饭店老板,就是苦哈哈的劳工,现在,主角们都开口说中文了,说明我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元素越来越潮了。”同时,她认为:“有的是字幕组在翻译的时候故意卖萌,比如很多网络语言。但是总体上,编剧们也在主动使用中国元素,对观众来说,这无疑会增加他们的亲近感,使得海外剧更加受欢迎。”

  但是,她指出,海外剧同样出现很多误读中国的现象:“中餐、中文等都属于比较表面的东西,一旦涉及对中国的认知等深层次的元素,外国编剧们常常显得力不从心,东方尤其是我们在西方那里仍然偏神秘古老,他们对我们的了解显然不够,因此误读变成了常态。”

  (曾 俊)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