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地心引力》:一部划时代的奇观电影

2013年11月20日 08:56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无论《地心引力》是不是所谓的神作,它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今年世界影坛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其实,早在哈勃望远镜的纪录片出现在IMAX银幕时,大家就意识到,只有3D技术才可以把太空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好莱坞电影不乏发生在太空中的故事,从每年科幻片的数量就可略知一二。但几乎所有科幻片,都只把太空当作某种载体,在库布里克《2001漫游太空》之后,我们就很少能看到一部真正意义上在描绘太空的影片。《地心引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库布里克精神的延续,尽管它的故事看似通俗简单。相比起同样在3D技术上有革新意义的《阿凡达》,《地心引力》显然更具备人性,如同李安在《少年派》里所做的那样,阿方索·卡隆在一个封闭空间里,观察到了一个人本身的挣扎,这无疑是从情感出发的感受。

  任何一部具有革新意义的电影,都会引发各方争议,《地心引力》也不例外。在这些争议中,被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这部电影究竟是不是年度神作,究竟应不应该受到这么多的追捧。在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被希区柯克的《迷魂记》挤下了影史第一位置之后,人们开始讨论一部电影的神话地位到底是怎样构成的。人们是热衷于创造神话的,并且用新的神话取代过去的神话。从《公民凯恩》到《迷魂记》是这样,从《阿凡达》到《地心引力》也是这样。神话本身就具备一定的荒诞性,你可以夸夸其谈詹姆斯·卡梅隆花了多大精力,创造了多少神话性的奇观。可《地心引力》的奇观却并非是神话性的。除了借助3D技术让人们的观影更加刺激之外,银幕上的宇宙飞船、太空站,作为背景的地球,甚至是太空垃圾,都是在我们的现实中切实存在的。阿方索·卡隆只是用最先进的技术,描述了关于一个人在绝境中的挣扎,我们为之惊叹的,是它在我们的经验的理解范围内,而不仅仅是那些绚烂的画面。要知道,影片每一次关于死亡的描述,关于破碎的拍摄,都是无声的,极简的。

  毫无疑问,《地心引力》与众不同,在电影的实验性上,通过顶尖技术进行了又一次大胆尝试。在此之前,我们怎能想象一部商业片定位的影片,用如此庞大的投资,描述了一个如此不复杂的故事。对于好莱坞和整个世界影坛来说,它都是新鲜的。它对人性更加尊重,对情感的表达更加重视,对人的身份和处境有着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阿方索·卡隆的移民身份。作为一个墨西哥人,他并没有完全被技术淹没。阿方索·卡隆在还原一个形态,并尽可能地真实化。从太空到大地,从男人到女人,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到老牌社会主义国家,再到人口最多的国家,可以说,阿方索·卡隆有着复杂的价值观,有着第三世界和发达国家的文化冲突,也有跳出国家定义限制的世界观。在这一点上,《地心引力》是今年任何一部影片都无法比拟的。

  我们的观众可以随意地定义这样一部影片,追捧或谩骂,却不知这样一部简单的电影,蕴含着最直观,也最人性的情感。我们的电影工作者也把电影想得太过轻易,好像任何电影都可以是程序,只要按照程序编写就可以尽善尽美,费尽心机地在银幕上创造奇观。相较这些人为的神话,一部简单的《地心引力》,更让我们看到电影那“为人”的一面。

  □王沐

【编辑:上官云】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