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现实题材电视剧不妨多刮“残酷”风

2013年12月02日 16:08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养老剧一直是荧屏上的稀缺品种,这或许和老年题材天然不亲近收视率有关。因此,《老有所依》的出现,算是为今年屡创收视新高的现实题材剧增添了一个新类型。可以说,2013年电视荧屏,开年《小儿难养》掀起了育儿剧的高峰,《老有所依》则以直击现实的“养老”话题为年底电视荧屏冷静收官。和前两年婆媳大战、游戏抗日等狗血题材剧充斥荧屏相比,现实题材剧在今年全面开花多少算是一个值得欣喜的现象。

  《老有所依》今晚收官,但它的落幕并不意味着由此掀起的养老话题将在短时间内消失。《老有所依》的题材优势在刚刚开播时就得以凸显,这也使得它在后半程以全国晚间黄金档收视第二的成绩落幕。《老有所依》的热播,并不仅仅是导演赵宝刚在《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的“青年三部曲”后,再度证明了自己话题剧导演的实力,也让电视剧制作方看到,反映普通百姓生活百态、贴近社会民生现实的剧集,只要怀揣足够的诚意,一定不会被埋没。

  养老,怎样安享一个有质量有尊严的晚年,一直是全世界都在面临的问题。对中国这个人口众多且又“未富先老”的国家,养老问题尤为迫切。时至今日,中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大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大批人伴随职业大迁徙的潮流,为了理想和生计远离故乡,只留下父母独守空巢。在个体追求和赡养父母的矛盾之下,该如何取舍和平衡?养老,除了物质上的供给,父母的精神需求又该如何满足?养老,到底是子女的责任义务,还是老年人的自给自足?这一系列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直指当代中青年人的内心,也都成为了《老有所依》的核心话题。

  可以说,《老有所依》带给观众的心灵触动是以往电视剧力有未逮的。除去黄昏恋、房产争夺这些家庭剧中常见的“老年”元素,“养老”,这个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家庭内部都无法轻视的问题,首次被举重若轻地推到观众眼前。面对瘫痪父母,请到一个靠谱保姆比登天还难;即使生活能够自理,租房养父母还是送到养老院也是一道难以取舍的选择题;面对不孝子孙,老人的屡屡退让和心有不忍让人恼怒又心酸……赵宝刚堆积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养老难题,用一部电视剧叩问两代人对养老问题的思索。

  所谓“接地气”,大抵是影视作品多少还看到了现实的影子。《老有所依》不仅是青春剧代表赵宝刚的一次深度“落地”,可以说是最近几年最接近现实的现实题材剧。有观众说,《老有所依》直接将养老问题放到台面上来,扒开现实的大坑,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鲜血淋漓,看到了都市人光鲜表面下软肋。这才是其成为话题剧的所在。尽管这部剧还有部分情节过于戏剧化、对现实生活着力美化等病症,但无论如何,从开启现代观众养老忧思、唤醒中青年人养老预警的角度来说,它都以电视化的手段贡献了一份难得的力量。也展示了一个中年成功导演在电视剧商业属性与社会责任间的着力平衡。

  令人忧思的是,2014年的电视荧屏,究竟还能否看到“老有所依”般直面现实甚至杵到内心痛处的影视作品。在娱乐至上的年代,坚守住写实的力量、保留一些质朴和无华,似乎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老有所依》的热播,让半信半疑的电视制作人多少算是吃了颗定心丸,观众需要的绝不是仅是无脑的娱乐、简单的消遣,仍有很多社会现象和现实焦点值得被关注、被挖掘,有时,电视荧屏上的“残酷”,或许才是留在观众心中唯一有记忆的“温暖”。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