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黄渤为演杀手到屠宰场“练胆” 因害怕大病一场

2013年12月03日 15:33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经历了种种波折的《无人区》终于今天正式上映,遮了四年的神秘面纱也随之揭开。据说看过该片初剪版本的人不足50个。在采访导演宁浩时,记者们最想知道的就是这部电影最初的原貌和导演删改过程中的种种纠结,不过,宁浩显然不想再去深谈这些比较敏感的话题,对他来说,《无人区》能和观众见面就已经完成了作业。时至今日,记者问他还有没有遗憾,他的回答也半真半假:“遗憾没有多改改,把主题调得更清晰一点。”

  宁浩

  主题是“两只猴子”的寓言

  记者会一开始,就有媒体让宁浩为影片做一个定位,他思考了几秒钟后说:“我觉得这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公路动作片,荒诞色彩也还是有。”

  电影《无人区》一开篇,就以徐峥的声音作为旁白,讲述了“两只猴子”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一只猴子去吃桃子,总有被老虎吃掉的危险,两只猴子发现了一种方法,一个放哨,一个上去摘桃子,老虎来了俩猴都可以跑掉,又都能吃到桃子。宁浩说,这时候两只猴子之间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付出。树上那只猴子懂得不要把树上的桃子全吃完,要留一部分给放哨的猴子。放哨的猴子得弄明白,再饿也不能上去跟它抢。这都是作为个体的动物所不具备的属性,而这个属性也就是人类的社会属性。

  探讨人的动物性与社会性,这就是宁浩拍摄《无人区》的初衷。他坦言片头的这段旁白是后加的,“原先不想这么直白,后来也没有找到更好的表现方法,干脆直抒胸臆,加了些空镜头,把问题点清楚,做得更明白一点。

  有记者问宁浩,如果当年该片能如期上映的话,是否会让他在中国影坛的地位提高很多。宁浩笑答:“还能怎么提高啊,我再高也就一米七。我没觉得提高不提高的事儿,咱们是拍电影,不是奥运会跑步比赛要拿金牌。”

  时隔四年上映,宁浩对《无人区》还是充满信心:“好莱坞对我们的冲击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我还是相信我们本土的类型跟自己的演员自己的题材其实是非常有竞争力的,我相信观众更愿意看我们自己的故事。”至于票房,宁浩透露当年拍摄成本只有1600万,“所以对于今天来说回收压力不大。”

  徐峥

  “我要上头条”成最大笑点

  《无人区》中,徐峥饰演的律师赴西部一座边缘城市为一名盗猎者辩护,结果在回来的路上反被追杀,途中还遭遇了舞女、走私贩、盗贼、警察各色人等,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逃亡之旅。有趣的是,片中徐峥说了三次“我明天要上头条了”。这句本来并没有笑点的台词恰好与时下的热门话题撞车,成了全片最大的笑点。宁浩透露,在片方当年设计的明信片上,就赫然印着“我要上头条”这句话。对于这个巧合,黄渤笑言:“说明历史是轮回的!”宁浩则调侃:“当年最想上头条的,就是徐峥。”徐峥解释说,片中这句台词其实起到很重要的衔接作用:“我在里面说了三次,但每一次的心境都不一样,第一次是为了功名利禄,第二次是自叹悲催,第三次在结尾的意义更是完全不同了。”

  片中徐峥扮演的是个一心追求利益的无良律师,但到了结尾处,他从贪婪的“坏人”成长为无私的“英雄”,不惜牺牲自己去营救余男饰演的舞女,这样的巨大转变让人感觉有些突兀。徐峥坦言,自己在拍摄时也一直在思考这个变化:“很少电影里的人物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是一个很极致的人物,开始只为了自己的利益,后来他看到一个陌生人愿意用自己全部的钱去救自己,这激发了他的人性,所以才会转变。”

  徐峥最后说:“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命运,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命运。媒体常用‘转型’来形容演员,但我从来不这样认为,他只是另一面没有被大家看到而已。比如我一直被定性为喜剧演员,但其实我也有另外一面。如果这部电影没上,最遗憾的就是,没有机会让大家看到我的另一部分。现在《无人区》要上了,感觉就好像我的一个工作终于完成了,可以接受观众的评判了。”

  黄渤

  暴力血腥有所删减

  虽然在对外宣传时,《无人区》打出的是宁浩、徐峥、黄渤的“铁三角”招牌,但实际上,黄渤在片中的戏份并不多,他扮演的杀手被撞了两次以后基本很少直立行走,大部分时间不是坐着就是躺着,甚至以“尸体”的形象出现。对于戏份太少的质疑,黄渤机智回应:“这个问题其实挺简单的,你买一把刀,用的就是刀刃,刀刃占的比例大不大?只要锋利就可以了。”

  拍《无人区》时,黄渤在新疆进行了两个月的“体验生活训练”,这也令他感慨:“拍宁浩的戏没有最苦,只有更苦。”黄渤在片中的身份是凶狠的杀手,所以宁浩导演要求他必须要真正浑身充满杀气。为了练杀气,黄渤干脆去了当地的杀猪场去找灵感,提着刀子从凌晨四点多一直到中午,都没敢真的对猪“动手”。黄渤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是,“眼前一排一排的猪窝”,蔚为壮观。从屠宰场回来后,因为天气太冷穿得太少,再加上害怕,黄渤还大病了一场。

  也正是这段时间的体验,让黄渤逐渐看清了人物的内心,寻找到了人物的状态,这时候《无人区》黄渤的部分已经拍了一个多月。黄渤在跟宁浩商量之后,两人果断把之前的戏推倒全部重拍。

  “那你最后到底死没死啊?”对于黄渤在片中的结局,有记者表示“看得不太清楚”。黄渤坦言这一部分因为过于暴力血腥而有所删减:“其实也没有避讳很多东西,删减的确是有的,在目前没有分级制度的情况下,为了年龄小的小孩来看,是要控制一下的,最后你看到的没有那么明晰,但我这个人物的命运结果表达清楚了。(记者 李俐)

  宁浩在说

  关于删改

  我觉得任何事物都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考虑,就是它一定有一个不好的一面,但是也一定有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关于票房

  他们说你为什么不想想请刘德华来,票房会高得多,但是刘德华当时档期有问题,得等好久。说实话,我仔细想,我觉得票房于我好像更多的是一种游戏价值,是一种我赢了和我输了的游戏价值,不是我真正特别看重的。我并不是以票房作为第一原动和思考准则,所以有的时候我甚至不在乎投资量到底是多少。

  关于结尾

  其实《无人区》结尾最早也不是这样,原来结尾就是毁灭,死亡,所有的终极方向都走向死亡。但我最后留了一个余男把那个人杀了,还挺复杂的。我原先写的余男这个角色是一直没有反抗、没有力量的一个角色,她是被暴力所压制的,而到最后,徐峥那个角色的死催生了这个女性的暴力,她最终把那个坏人给杀掉了。可是这样的东西就太不主流了。因为最后解决问题的终极手段是暴力。所以就在那儿转了。

  关于西部片

  严格地说美国西部片在二三十年前已经死了,后来又死而复生,伊斯特伍德重拍了《不可饶恕》,它借西部片的壳,讲社会层面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做法。我也想借助这种方式,它似乎跟美国西部片的景致和人物关系是一样的,可能也有正邪对立,有暴力,有去社会化的环境,但是,我想谈的还是抽离出来的人性的挣扎和斗争。这是中国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它自然而然地反射出时代的东西。

  关于主题

  平常聊天也有人问说,宁浩你所有的作品当中,有没有一个共同主题?我说除了《绿草地》以外,所有的都在谈一个东西,就是欲望。我觉得现在问题太简单了,就是利益诉求,简单得简直有点奇怪。所以《无人区》也是谈这么个事情,谈谈人性。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