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谁在烹制“油炸纲”?

2013年12月19日 13:3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膨胀是万祸之源”,“由于冲动,逞一时之快,才铸成大错!”

  这是2010年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写过的一封道歉信。当年8月北京电视台记者前往其私宅采访“侵占绿地事件”时,双方发生冲突,记者被其弟子殴打。事后,北京电视台一度号召多家媒体“封杀”郭德纲,波及德云社停业自查。

  言犹在耳,如今郭德纲又一次身陷“打油诗”风波。日前,北京电视台台长王晓东因病去世,次日,郭德纲在微博上发出一首打油诗,其中有“鸡肠曲曲今何在?始信人间报应灵”等字句,同时配以大红的“囍”字图片,被指“含沙射影”、“侮辱逝者”。

  随后,在北京电视台发函请求之下,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向近400家电视台发表声明,对郭德纲予以强烈谴责,要求其道歉,并呼吁联合抵制。北京台食堂甚至推出了“油炸纲”早餐,引来一片哗然。

  不论郭德纲写诗的动机到底是什么,一腔怨气从何而来,毋庸置疑,在中国这个讲究伦常、道义的国度里,在长者去世之际口不择言,公开冷嘲热讽,的确有失厚道,理应郑重道歉。郭德纲事后秒删了一条发狠话的微博,“你不让我好死,我也不让你好活!”,放话“懒听无聊犬吠声”云云,对外界批评流露出蛮横和抵触情绪,更是错上加错。

  联想起上次弟子打人事件之后,郭德纲曾在个人博客上发表“打人者是英雄,记者就是妓女”的惊人言论,两次危机公关都以骄狂姿态示人,这不禁使得随后“平心静气”的道歉沦为服软,诚意可疑,也使得这种“伤人一万,自损八千”、“以暴制暴”的“狼性”反击法则,更显得糊涂、冥顽。

  另一方面,所谓封杀郭德纲的联合倡议同样存在令人遗憾之处。圣人有云:“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意思是,当别人对我们心存怨恨时,要以公平、正直的方式去对待。正如诸多有识之士所言,郭德纲的言论是否对逝者和电视台构成名誉侵害,北京电视台、王台长的家人可以提起民事诉讼,完全可以将此事纳入法制轨道。在采取法律行动之前,通过行业协会,呼吁所谓联合“抵制”,达到“封杀”之目的,程序是否合理?有无公报私仇之嫌?而任由下属食堂推出“油炸纲”之类泄愤行为,更无益于理性建设,反而坐实了“鸡肠曲曲”,唯贻笑大方而已。

  司马迁有云:“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换言之,规矩的维护需要强制约束。以郭德纲今日的人气、“地位”,考虑到电视台之间的竞争惨烈,通过行业组织发文(并无法律约束力),呼吁同行群起“砸纲”,其警示效果是否比得上一纸判决?这个姑且不论,君不见,网络调查中众多网民对声明当中“我们大众有权放弃对他的关注,有权利撤销对他的封号”等等“代表”大众的说法嗤之以鼻,可说是未得公道,又失人心。

  “油炸纲”事件中,郭德纲失德,有“热心人士”特意梳理了郭德纲与北京台的十年恩怨录,还有媒体援引了北京台一主持人的爆料,历数郭德纲当年为了求奖、上节目、“痛哭流涕”、跪求讲和,找领导吃饭等陈年旧事。其中的是是非非,外人来看始终是雾里看花,但“今日有多显贵,昨日就有多受罪”之类的“规则”还是令人感叹。

  想当初,另一位沪上“名嘴”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点评郭德纲弟子打人事件:“社会给了郭德纲太多的话语权,而太辛酸的过往也导致了他的扭曲心态。”还有人曾分析说:但凡底层奋斗获得成功的人,一般有两种:一是知道得来不易,所以更加慎言谨行,终成大器;而另一些人则因为成功而迷失自我,以至于“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很大程度上,这与出身底层的艺人生存模式有关,包括他们获取机会的途径、师徒关系、与媒体打交道的方式,仍然沾染着浓郁的江湖习气、帮派意味。说到底,把“狼性”当作“血性”,把“霸道”当作“霸气”,把使性子当真性情,还是根底不稳,修养不足。

  建议郭德纲再读一次上次写的道歉信:“如果能再平静一些,再谦逊一些,再放低自己一些,相信事情不致如此。”真是顺带连这一次都写进去了。如果做不到言行有底线,德字放心间,难保这封道歉信还会派上用场。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

【编辑:宋宇晟】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