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海外中国电影节等于"烧钱"?

2013年12月23日 21:45 来源:滨海时报 参与互动(0)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GDP跃升至全球第二,“文化输出”已经渐渐演变为热门词汇。大到中国文化,小到艺术家本身,“走出去”已经成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最大的期盼。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华人展演、海外中国电影节的如火如荼……看上去,很美!而在这份美丽背后,质疑声也悄然而起。

  有人说,国外展演已成为“镀金”的快捷通道。这话不假,在所谓的中国艺术家们扎堆亮相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报道甚嚣尘上之时,关于烧钱炫富质疑一度遍及网络。打着文化输出的招牌,为自己脸上贴金,自然成为外界质疑的焦点。与此类似,海外中国电影节也遭遇了相同的窘境。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纽约中国电影节、巴黎中国电影节……单看名称,就能发现这些电影节的举办地莫不是世界电影艺术的前沿阵地。联想维也纳金色大厅,质疑自此而起不足为怪。但事实上,圈内人提及此却有着不小的苦衷。

  首先,是名称上的误导性错误。翻阅各大海外中国电影节官网不难发现,首页上都清清楚楚写明了“Chinese Film Festival”的字样,顾名思义“中国电影节”。而在海推处的官方资料中,从头至尾都是“中国电影展”的介绍。“这是国内媒体翻译的错误。”总局人士的说法也隐含了一个关键,“电影展”和“电影节”有着本质不同——有没有颁奖典礼。至少在电影局主导的海外影展中,坚决与奖项撇清了关系。而在总局看来,被广泛报道的颁奖礼,也不过是海外主办方笼络电影人出席的手段。反倒是受到指责的电影节,在操作中只负责提供片源和电影人的联络方式,并不负责具体事宜。

  其次,就资金而言,海外中国电影节大都属于举步维艰的境地。拿巴黎中国电影节来说,不论民间,还是私人,赞助几乎等于零,参与的电影人大部分都是自筹费用到场。而境况较好,能够拉到少量赞助的中美电影节,也不过是个保本的营生。

  图名不图利,在电影工业已经产业化的今天,绝对值得尊敬。

  不求“镀金”,一门心思“走出去”的海外中国电影节的处境,证明了文化输出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遍观世界电影市场,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电影发达国家,都在乐此不疲地举办着各种各样的海外电影展,似乎人家都没有我们着急。大家不妨都耐心一点。时报记者 王淞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