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国产电影冰火两重天

2013年12月26日 14:4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 孙海帆

  2013年,中国电影票房毫无悬念刷新了历史纪录,突破200亿,而有数据表明,这只是15%上座率贡献的总票房,表面繁荣的背后既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挖,又存在着不少危机和隐患。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公映了近400部中外电影,平均每天公映一部新片,平均每部电影的票房应该在5000万左右,但事实上,大多数电影的票房离这个标准相去甚远,“银幕一日游”的电影比比皆是,消费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么几个热点电影上,但是,这些热点电影却往往并不是最好的电影。

  形象地说,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就像一个大的购物中心,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而偌大的卖场有的货架前门庭若市,而大多数铺位冷冷清清,无人问津。卖场大了,自然需要大量的商品来填充,所以,在增加了电影上画机会的同时,也肯定会出现货不对板和以次充好的商品,在二三线城市影院急剧扩张和观众人群扩大和水平参差的情况下,就要看谁会吆喝了。

  2013年,中国电影商业电影的特征越发明显,远离电影艺术,不谈电影化表达,电影、电视剧、甚至电视节目电影版混搭的电影大行其道,电影整体的质量并没有提高,但是营销手段却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其后果是,差口碑营销成为2013年电影的奇葩,其中的代表是《小时代》和《天机·富春山居图》,一个毫无电影艺术可言却因为准确击中了对财富和奢靡生活向往的90后,一个遭受恶评不以为耻反而借力上位,结果都拿到了令人瞠目的票房成绩。

  这些电影给人这样的错觉,电影谁都可以拍,因为只要营销做得好,什么烂片都能卖得出去,甚至卖得很好,所以,有更多的行业外的资本向电影业集中,拍电影成为投资的热门。而事与愿违的是,这些违背电影产业发展规律的非常规手段和作品,只能造成电影繁荣的昙花一现。2013年上下半年国产电影票房的冰火两重天就是很好的例证,和上半年的《西游·降魔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及《北京遇上西雅图》四部影片相继迈过5亿元大关相比,下半年以来,除了《狄仁杰之神都龙王》跨过5亿之外,预计也只是《私人订制》与《警察故事2013》两部能够跨过,更何况,在票房收入上也难以与上半年相比。

  好在,在2013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还有一些惊喜和发现。首先,高票房已经非名导和大导演的专利,一批新导演冲劲十足地分享着这块大大的蛋糕,徐铮、赵薇、薛晓璐、郭敬明等用自己的银幕处女作宣告着中国电影新导演层出不穷的时代的到来;另外,像非行导演的《全民目击》也表现了在全民娱乐的大环境中还有导演在探索着更为纯正和有价值的电影表达,寻找着商业和艺术的最佳结合点。其次,类型片创作规律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北京遇上西雅图》、《无人区》、《一夜惊喜》等电影向观众展示了中国电影人愈加熟练的类型片技巧。

  中国电影的卖场是巨大而豪华的,中国的3D和imax影院的数量也很快将成为全球之最。在热闹和繁荣的同时,我们急需提高这个卖场的档次,多一些精品,少一些地摊货。

  2014,我们继续期待。

  (作者系深圳独立影评人及影视剧编剧)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