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张国强谈演戏:对低到尘埃里的角色爱到崩溃

2013年12月26日 15:03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参与互动(0)

  他是《士兵突击》里的钢七连连长,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迷龙,是《我的兄弟叫顺溜》里的司令陈大雷。几部军旅剧、战争剧下来,观众熟悉了张国强的硬汉军人形象。可最近几年的电视剧作品,张国强分别在《王海涛今年 41》、《永远的忠诚》、《推拿》中向观众呈现了都市男中年、村官、盲人等不同风格的角色,到了正在北京卫视热播的《无贼》里,张国强扮演一个小偷,其形象之卑微,地位之底层,让观众看了大跌眼镜。圣诞节的中午,记者对张国强进行了专访,梨园世家出身的张国强以吊嗓子开场,他直言去年下心血最大的角色就是《无贼》中的段虎,这个低到尘埃里的角色让他爱到崩溃,“站在地面上的感觉比坐飞机更好”。

  谈角色/

  站在土地上比坐在飞机上踏实

  《无贼》中初登场时的张国强,一身街头混混的打扮,带着殷桃扮演的“太妹”行窃为生。后来这对贼公贼婆被送进监狱,重返社会后,段虎不知道城铁是什么,上公交车不会刷卡,更无法想象城市里的房子已经好几万一平米。还习惯蹲着说话,眉眼间难掩迷茫和惶恐的他,将一个与社会隔绝多年、已被时代远远抛在身后的“边缘人”刻画得惟妙惟肖。

  当初,著名编剧彭三源同时也是这部剧的制片人,她坚持敲定由张国强来扮演段虎。张国强接到这个角色时,自己都很纳闷,“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也没有长得贼眉鼠眼的啊,呵呵。”

  张国强喜欢挑战所有他没有演过的角色,在根据毕飞宇同名小说改编的《推拿》中,张国强扮演盲人,在他看来,演小偷其实没有演盲人挑战大。因为小偷的角色可以通过体验生活去揣摩。拍之前,他去了佳木斯劳教所,通过实地采访和聊天,张国强仔细观察盗窃犯们的神态和眼神,“他们眼睛里面流露出来的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就像受惊的兔子一样,有种怕被抓的感觉,我在演的时候就要找到那种感觉。”贼公贼婆的故事容易让观众联想起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问张国强有没有借鉴刘德华的表演,他笑说,“我没有借鉴《天下无贼》,如果要让我去演《天下无贼》刘德华那个角色,我会有我自己演绎的方式,没有重复,没有孪生的那种现象出现。他那是神偷了,我是小偷。”不过让张国强有些遗憾的是,这个角色在他看来还是不够“入木三分”。

  张国强在荧屏上塑造的铮铮铁骨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烙印,近些年却不断地用小角色来挑战演技,说起这种转变过程,张国强虽然有痛苦,但更让他觉得是一种享受。“站在土地上的感觉比坐在飞机上的感觉更踏实,因为脚踏实地,不用悬浮在空中。而且,我感觉像这样的人物更接地气,更能让观众看后产生共鸣,在生活当中都会接触到这样类型的人,不管是盲人也好,小偷也好,或者军人也好,普通工人也好。生活当中,总能找到对号入座的人,这是我特别大的感受。有的时候一个优秀的作品,确实能传递正能量的东西,就像我们当初的《士兵突击》,‘不抛弃不放弃’这六个字,激励了很多人。”作为职业演员,张国强说演完小人物后,还是想再演军旅戏。

  谈生活/

  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大叔也无奈

  今年45岁的张国强,也是荧屏上流行的“大叔”型男演员的代表,他自豪地说,“我应该算大叔了,大叔类的演员,一个是有了年龄,另外是有了经历,他塑造角色会更有魅力,更成熟,像吴秀波、张嘉译,这些都是。他们大概在4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越来越好,这是跟成长经历有关系的。”

  除了演技上日渐炉火纯青,张国强也更愿意参与到社会事务中,他是黑龙江省人大代表,明年1月份还要回家乡开省人大会。他告诉记者,在履行代表职责时,他的提案与文化建设有关,“我要呼吁多重视文化艺术领域的人才,不要让他们流失了。佳木斯出了一个有名的演员,会带动整个城市的变化,或者说给这个城市带来很多的商机和影响。比如说我当它的形象大使,我就会找机会宣传这个城市,对城市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所以,这还是要希望多重视文化艺术领域的人才。”

  在生活中,张国强有时候会觉得累,“有的时候就想一个人,老婆、孩子都不带,我就想把自己放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然后那么待着,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没有那么多事儿去烦扰。但实际上我这个人的性格决定了,我不可能做到那样,即使我把自己放到一个地方,还是会关注身边的人,关注家里的人。”张国强的儿子现在正到了叛逆期,他毫不避讳向记者说起自己的无奈,“他有时候让我无从下手,老师都没有办法,说深了不好,说浅了又不对……前两天我在微博上看了我们佳木斯第二中学的一个孩子,从四楼上跳下来了,就因为老师说了他一句。所以,这个教育问题,真的不是我们能解决的。我就希望这些叛逆期的孩子们,平安地度过青春期就是最好的了。” 本报记者 侯艳宁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