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私人订制”怎成了“广告订制”

2013年12月27日 16:48 来源:深圳商报 参与互动(0)

  10多个植入品牌,超8000万元广告收入,正在上映的贺岁片《私人订制》被认为是一部超豪华的广告盛宴:每隔5分钟即有一个5秒插播广告,仅在前20分钟,能叫上名的广告不下七八个,苏州名菜馆松鹤楼出现3次……从2003年《手机》的700万元,到2013年《私人订制》的8000万元,冯氏影片的植入广告10年间涨十余倍。业内人士笑称冯小刚是中国“植入广告CEO”,把贺岁片与广告的结合不断推向新高度。(12月23日《北京青年报》)

  影视作品中植入商业广告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据报道,《私人订制》仅靠植入广告就能收回成本,且决不藏着掖着,有特写,有台词,有段子,使得一部原本备受期待的影片沦为“广告联播”。难怪有网友戏谑地说:《私人订制》实际上是“广告订制”,不必把它当电影看,就当一部豪华的广告片吧。

  应该承认,在影视作品中植入一些广告,可以填充一定的成本支出,降低影视作品的投资风险。只要广告植入得不着痕迹,而且数量、密度都有严格控制,观众一般是不会怎么排斥植入广告的。

  但是,艺术属性是影视作品的本质属性,千万不要将植入广告当做降低投资风险的重要手段,过分看重植入广告敛财会丢失影视作品的艺术属性。而且,并非所有影视作品都适合植入广告。植入广告过多过滥,反可能严重伤害影视作品的品质。比如《咱们结婚吧》中男主角三番五次赞赏“××家纺的被子,中国一个驰名商标,又轻又暖,平时6000多元一条”,让人觉得实属败笔;《变形金刚3》中那句“让我喝了舒化奶再说吧”更是雷翻了观众……

  疯狂植入广告,也会让观众诟病、反感进而抛弃。正如一位拒绝植入广告的导演所言,观众花几十上百块钱看电影,是要看一个精彩的故事,而不是一堆影响观感的广告。而疯狂植入广告,则是以牺牲观众观影权为代价,恐怕是对观众观影权的无形侵犯。影视投资方过度依赖植入广告分摊投资风险,在广告收入上可能是赢家,但在票房收入上,却极有可能成为输家,毕竟如冯小刚这样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太少,此之谓“收之广告,失之票房”,同样得不偿失。

  事实上,影视不植入广告未必就没有好收成。据报道,宁浩电影作品《无人区》实现了广告零植入,该片并非不吸引品牌商、广告商,而是宁浩本人对电影的艺术性有“洁癖”,尽管广告零植入,《无人区》却是12月上映的第一部票房超过2亿的影片,创宁浩个人票房纪录。

  笔者期待影视创作者不被利益驱使,淡化植入概念,改进植入手段,减少植入数量,制作出品质精良的作品。同时更期待有关部门建立规则,将影视植入广告纳入制度规范轨道,使植入广告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影视创作者在面对艺术与商业的博弈之时,不敢忽视电影产品本质而一味急功近利。有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电影植入广告市场总额将达到10.2亿元,比去年翻一番,这足以说明,影视作品植入广告,再已不是可管可不管的现象。影视作品一心向钱看齐,将是自掘坟墓。何勇海

【编辑:宋宇晟】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