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冯小刚“炮轰”事件曝露片商收买影评人事实

2013年12月30日 16:53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冯小刚贺岁喜剧片《私人订制》再创票房新纪录,截至上周六下午6时,该片公映10天,票房超过5亿元人民币。然而与爆棚的上座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影片逐渐下滑的口碑,面临“叫座不叫好”的尴尬,《私人订制》还能在票房巅峰走多远?《私人订制》为何能够扛住众多“负面”打击,创造华语电影最快破3亿元纪录?业内人士认为,贺岁档唯一喜剧、缺乏竞争对手、高排片比例3大因素造就了冯小刚新的票房神话。

  排片居高不下

  得益于贺岁档前半段的疲软,使得《私人订制》被市场寄予厚望,未正式起映,便以5000场左右的排映规模刷新内地首映场纪录。根据电影票房吧统计,《私人订制》19日零点首映场票房约1100万元,超越《小时代》创下华语电影首映全新纪录。记者获悉,《私人订制》首日排片高达51.4%,首日全国排映也是一举超过了4万场。该片上映第2天,全国排片增至约58%,影片以7300万元单日票房报收,加上后两日的发力,《私人订制》的周末票房成绩冲击2亿元制高点,再创两项新纪录。

  珍贵喜剧独苗

  编剧yoyo认为,喜剧是贺岁档最卖座的电影类型,而《私人订制》之所以有如此强劲的票房爆发力,“是大家都卖了冯小刚的面子”。缺席去年贺岁档的冯小刚,这次打着“喜剧回归之作”的噱头,令观众大有期待。此外,今年贺岁档警匪片当道,《私人订制》成为独苗,也是其票房井喷的原因之一。影评人steven认为,今年贺岁档打打杀杀让观众厌倦,迫切需要喜剧来救市,《私人订制》恰恰成就了观众新年“找乐子”的心意。“冯小刚、葛优的金字招牌加上喜剧片的独一性,想不卖座都难。”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的葛颖教授认为,今年新增的4500张电影银幕为单片高票房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在贺岁档有强烈观影消费需求的观众走进电影院,面对的几乎就是《私人订制》包场的局面,造成票房独大。

  资深院线人士高军表示,往年贺岁档,大片林立,相互较劲,竞争惨烈。而今年贺岁档大片少,且各自都留出约一周的“生存空间”,导致今年《私人订制》一片独大。竞争对手的缺席“和和气气”地为冯小刚创造个人最好票房成绩留出空间。

  口碑直线下滑

  而与爆棚的上座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私人订制》的口碑直线下滑,豆瓣网上该片的评分只有5.4分,和《小时代2》的5.1分半斤八两;在格瓦拉电影网上,《私人订制》的评分仅有6分,远低于同期上映的《风暴》(7.4)《无人区》(7.8)《狼少年》(8.8)。接受采访的观众对该片的感受两极分化严重,IT人士Kelvin先生表示,影片“章节太碎,让我跳戏。最后的结尾说教意味太浓,包袱也太老,不及冯小刚之前几部喜剧好笑。”微博影评人“大奇特”评价说:“冯小刚今年执导春晚,拿《私人订制》练手,练了仨小品一朗诵,三俗一雅,终归一烂。”

  而冯小刚本人于周日在《私人订制》发布会上公开和恶评影片的影评人叫板,他说:“观众买了票怎么骂我都行,因为他出钱买我票了。影评人拿了钱,还骂,不配当影评人。”与此同时,冯小刚在自己微博上连发5条博文“讽刺”影评人,他写道:“从《一九四二》到《私人订制》,你们的嘲笑和狂欢恰恰反映了你们的浅薄,我看不起你们,别再觍着脸引领观众了,丢人。”这里暴露了二个情况,一是片方或发行公司花钱收买影评人,二是影评人收了钱却“不听话”。影片推广背后的黑幕可见一斑。

  票房才是王道

  但观众中也有喜欢《私人订制》的,他们认为该片敢于批判现实,在笑的糖衣下包裹着悲的思索,挺耐人寻味的。知名影评人周黎明发帖表示:“《私人订制》的最大价值在于其批判现实的锋芒……显然,冯小刚不满足于逗观众笑,他希望观众在笑之余能静下来想一想关乎我们每个人的那些问题。”明星姚晨也在第一时间支持了冯小刚,她说:“和冯导以往电影的喜感不一样,这一次的《私人订制》并没让人捧腹大笑,而是会心一笑,笑过之后心里沉甸甸的。”

  对于外界的议论纷纷,冯小刚此前现身上海交大时表示,无论是差评还是好评,“各位都为我这电影操了心了,感谢。”“电影是商品,敢拿出来卖就不怕大家评头论足。所有的评论都在意料之中,我尊重观众所有的感受。”有院线人士表示,观众反应才是决定票房成绩的关键因素,网友“sophie猪”的感叹或许代表了不少“冯迷”的心声:“大家再骂都没关系,我只是想进影院看看,《私人订制》究竟是怎样的一部片子?”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