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谊兄弟拟收购永乐影视51%股权 促股价短期回涨

2014年01月06日 11:2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最近影视界的话题焦点都在围绕着国内影视行业的龙头——华谊兄弟的新片《私人订制》,该片票房大卖的同时华谊兄弟股票却走低,而在此期间,一则华谊兄弟拟收购永乐影视51%股权的新闻,又带来华谊兄弟股价的短期回涨。从市场的反应来看,虽然对《私人订制》这部影片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对于华谊兄弟这一收购举动的前景,业界普遍看好。

  笔者了解到,华谊兄弟收购永乐影视,也是其2013年继收购张国立的浙江常升70%股权后,进一步提升电视剧制作能力的一大动作。此前,华谊兄弟在电影制作领域中的领先地位不容置疑,而其在电视剧领域也一直积极布局。经过2013年的这两笔收购,投资机构分析认为,华谊兄弟的电视剧业务将在2014年发力,成为该公司业绩的贡献主力之一。而且,继电影、手游、艺人经纪之后,电视剧成为华谊兄弟又一个进入第一集团的拳头业务,对于华谊兄弟的影视娱乐帝国的战略布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如当初并购银汉科技一般,收购永乐影视是笔好生意。以永乐影视的市场实力,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还是很有保障的。不过,对于华谊兄弟的整体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来说,收购永乐影视的意义体现在哪里?或者说,收购永乐影视是目前华谊兄弟战略所急需的吗?

  作为华谊兄弟的王牌,冯小刚和其作品的表现直接牵动着华谊兄弟的股价。此前,冯小刚一个想要退休的“撒娇”,立刻引发了华谊兄弟股价大跌,由此可以看出市场对于冯小刚这一华谊兄弟“台柱子”的看重。然而这两年,无论是市场反应冷淡的《1942》,还是票房大卖的《私人订制》,华谊兄弟股票却都避免不了跌停的命运。何以如此?有人说,这是华谊兄弟在透支着冯小刚的品牌效应,虽然票房高低不一,虽然近两年华谊也在不断推出新人,但是市场似乎对“后冯小刚时代”的华谊兄弟在内容制作上的未来并不乐观。正如那个“古老”的话题:没了“票房保障”冯小刚,华谊兄弟将怎么办?毫无疑问,对于内容的担忧,才应该是追求成为影视传媒帝国的华谊兄弟最核心的战略问题。

  对比那些海外的影视传媒巨头,并购是打造“帝国”的必由之路,这也是国内影视领军企业目前普遍选择的道路。不过,除了对于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对于那些成功的海外影视巨头来说,内容无疑才是他们整个产业链的基础。比如迪士尼,唯有拥有足够具备市场影响力的内容版权才能进行有效的衍生品开发,而随着企业的发展,主题公园等衍生品已成为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近几年来,华谊兄弟通过不断的外延式发展,已经在电影制作发行、影院运营、电视剧制作、游戏制作发行、广告、主题公园等领域均有优质布局。可以说,华谊兄弟在影视产业全产业链中的布局已经走在了国内其他企业的前面。不过,如果华谊兄弟不能保证其在内容制作上傲视群雄,其领先优势将大大缩水。

  2013年,并购是中国影视产业的第一主题,而华谊兄弟收购永乐影视,只是2013年国内影视企业并购整合大潮的一个缩影。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IPO的关闸,直接推动了影视行业的大规模并购,如此前的华策影视收购克顿文化,华谊兄弟公司并购银汉科技,光线传媒入股新丽传媒,新文化投资兰馨影院……影视巨头们不甘落后,纷纷跑马圈地。可以说,随着资本运作能力的不断增强,整合行业已有资源,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从而在行业竞争中取胜,也成为摆在诸如华谊兄弟等龙头影视公司负责人面前的直接难题。然而,正如华谊兄弟所面临的难题一样,如何制作出优质的内容成为了这些龙头企业的普遍困扰。虽然这些企业争相进入电视剧市场,但2013年整整一年好剧匮乏的现象,已经为他们敲响了警钟。

  2013年,新锐影视导演等人才的涌现为影视产业增添了不少精彩,他们即是内容的代表。希望在2014年,影视巨头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内容生产中来,毕竟,内容为王的经验还不过时。(齐物)

【编辑:唐云云】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