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对央视春晚的“小期待”

2014年01月28日 15:43 来源:滨海时报 参与互动(0)

  一会儿是崔健登陆或拒绝央视春晚,一会儿是郭德刚“上”与“不上”,一会儿是张国立的主持与策划,再加上之前赵本山携赵家班回归,作家冯骥才、刘恒进入顾问序列……2014年的央视春晚似乎注定会在每年一度的期盼与猜想中,抵达近年的新高。

  冯小刚一出手,市民气息与欢乐的成色,自然会比以往要多。这一点是这届春晚风格的大方向,否则也没有必要请他了。而冯导一贯是善于在大环境和普通观众的喜爱上找到中和点的,这方面他其实并不比张艺谋逊色。问题在于——他被允许动用的资源,范围究竟有多大。

  1990年代中期以后,每一年的春晚导演,基本在媒体和观众嘴里都扮演着吃力不讨好的角色。人们评价他们的标尺当然都来自老春晚。但老春晚中最好的那几届,每届让人难忘的节目也就是五六个,而且多局限在语言类和歌唱类。后来这些年,尤其是近年这几届,语言类节目虽说出彩儿的只有一两个,但舞蹈、魔术类的节目,反响跟上来了,舞台、光影这些技术手段也上来了,与鼎盛时期相比,其实整体差得并不太远,技术方面甚至有长足的进步。这是历届的批评者们不太愿意正视的。

  批评者们的理由也很充分:春晚不管怎么办、谁来导,最大的主旋律就应该是快乐和笑声,而不应该是念电报,不应该是主持人在专业演员面前稍显可怜的才艺……这些理由,相信和历届主办者的想法,并没有天渊之别。但每次的评价上为什么会构成冲突?无非是,大家对欢乐的定义有些不同,以及在这不同的定义之下,对可供利用资源的审视。比方说对赵本山以及赵家班喜剧的不同评判,对郭德刚和德云社式相声的采用,以及近几年一再传出的春晚对陈佩斯、朱时茂组合的示好。

  对赵家班喜剧的评判,表面上看,是照顾乡土风格,以及对赵本山式喜剧理念的接受与尊重问题,背后牵涉的,还是一个如何看待全国“城乡接合部笑神经”的触摸话题。如果一台节目,只有乡土喜剧占上风,那显然不是艺人们的问题,而更多是节目决策团队的视野和品味丰富性问题。大家这些年为什么还怀念陈佩斯、朱时茂,还期待郭德刚、于谦?与其说是期待某个具体的艺人,还不如说是寄托了对多元素笑声的期待。

  其实当陈佩斯、朱时茂在春晚舞台推出《万国运动会》时,陈式都市小品已经呈现出明显的颓势了。连年的开采,使能量消耗殆尽,这是我当时看节目时的一个感慨。而现在,时隔十几年后,再期待两位老艺人去重现他们盛年的华彩,这似乎有点勉为其难。这不仅是我对陈、朱两位的看法,也是我对所有“致青春”主题下巨星们的看法。岁月不饶人,仅靠对美好的怀旧,这事显然把握有限。看看这些年春晚“后期之秀”奇志、大兵“裂穴”后的走势,难道还不够令人唏嘘吗?同样,当春晚吸纳新人的触手已经拓展到了选秀、拓展到了摇滚、拓展到了地方台节目,像“爱笑会议室”这样都市和现代风格鲜明的栏目、像“二手玫瑰”这样蕴含了新时代心灵五味的流行乐队、像黄健翔这样曾经辞职但已在娱乐栏目开始风生水起的主持人,什么时候能被春晚舞台接纳、接纳到什么程度?这类话题显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春晚品牌还能支撑多久的一种测试。

  这里我们还不用再去重复一个众所周知的话题:当年春晚红火时,内地的电视上还基本没有什么大型综艺可看。而今天,满频道的综艺、选秀,却已足够让大家厌倦。在这个前提下,对冯式春晚,或许也只能从“小期待”起步。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