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马年春晚语言类节目少 近六成观众最爱相声小品

2014年01月29日 15:51 来源:新晚报 参与互动(0)

  春节临近,央视春晚是除夕少不了的文化大餐。近日,马年春晚执行总导演吕逸涛表示,春晚已经被定义为“国家项目”。一项10万余人参与的调查显示,58%受访者坦言自己最爱看央视春晚中的相声、小品。在历届春晚演员中,受访者提及最多的是陈佩斯、朱时茂。

  看春晚成为一项新民俗

  调查发现,受访者观看央视春晚的原因集中在“陪家人看”、“没其他事做”、“习惯了”。还有一些人是因为“喜欢看”、“看明星”、“节目好看”。

  哈尔滨市民张炎(化名)觉得过年时与父母一起看央视春晚是自己最快乐的时光。“当《难忘今宵》唱起,新年钟声响起时,我都会很激动。因为它不仅在告诉我过去值得纪念,更提醒我新的一年也要‘难忘’,不能虚度。”

  年过六旬的广州市民李波(化名)说,春晚是影响家人情绪的载体。“对于每一个中国传统家庭来说,春节都有特殊意义。而通过春晚会看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还有老百姓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认为,央视春晚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把国家主流文化、思想、价值观传达给老百姓。温州大学教授黄涛认为,看春晚已成为一项新民俗,虽然有些年轻人挑剔春晚,“我觉得不管怎么苛责它,它仍是大部分民众的主要期待。”

  “没新意”是不爱看主因

  调查发现,受访者不喜欢看央视春晚的原因,“没有新意”获选率最高。接下来依次为:“地方台春晚更好看”、“语言类节目太少”、“喜欢的明星没出现”、“除夕没法回家”、“太严肃”等。

  吉林铁路职工许跃(化名)坦言,近年来自己和家人对央视春晚的关注越来越少了,更喜欢一些地方台的春晚,“演员的表演放松得多,更适合过年的气氛。”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学生顾惠(化名)认为,“现在看央视春晚早就没有小时候的那股新鲜劲儿了。”因为每年都是“几个烂熟的面孔说着烂熟的台词,想抓住年轻观众,不去研究节目形式和内涵,生搬硬套网络语言,不仅让人觉得味同嚼蜡,而且缺乏诚意。”

  在萧放看来,导致人们对央视春晚关注度越来越低的原因“一是一些节目内容和形式固定,可能会使一些人产生审美疲劳,同时大家的参与性不强,而且表演内容又距人们的生活比较远;另外,有些青年在对春节的认识上也有问题,春节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个集体的仪式,这个仪式需要每个人参与,一些青年的注意力被现代科技所分散,没有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佩斯老茂让人印象最深

  对于历届春晚中印象深刻的演员,受访者提及最多的是“陈佩斯、朱时茂”,“赵本山、宋丹丹、范伟”紧随其后。接下来是:“冯巩、牛群”、“潘长江、黄小娟”、“赵丽蓉、巩汉林”、“郭达、蔡明”、“周杰伦、陈奕迅、王菲”等。

  在节目类型上,受访者最感兴趣的是“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58%),其次为“流行歌曲”,“魔术、杂技等表演类节目”排名第三。其他还包括:“美声、民族歌曲”,“大型歌舞节目”,“京剧等戏剧类节目”。

  许跃最喜欢的是语言类节目。在他看来,如果不能增加语言类节目,不如缩减春晚的时长,精简千篇一律的大型歌舞,或者开发新的节目形式,从棚内转向棚外。“为了倒计时不仅拖累春晚节目组,而且让大部分观众都感到拖累。”

  萧放认为,当今社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但矛盾可以通过诙谐的方式表达出来,“央视春晚应该更加平民化,反映老百姓的诉求,内容应具有更多的讽刺性和娱乐性。”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