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特效无法弥补翻拍片剧情的新意不足

2014年02月27日 14:11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机械战警》

  好莱坞动作科幻片《机械战警》(RoboCop)本周末即将在国内上映,这部翻拍自上世纪80年代末的电影作品唤起了很多人二十多年前的电影记忆,那时国内电影市场正是萧条时期、互联网也尚在襁褓之中,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录像和电视观看的老版,对他们来说新版《机械战警》与其说看的是电影,倒不如说看的是回忆。

  其实放眼望去,这几年好莱坞根据上世纪70至90年代电影翻拍的作品可谓层出不穷,如2012年的《龙虎少年队》、《特警判官》和《全面回忆》、去年的《鬼玩人》、《魔女嘉莉》等。对于好莱坞来说这些旧作新拍“Old Is New”(旧即是新),对观众来说,这些电影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 翻拍原因探寻

  翻拍在好莱坞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这次翻拍的对象有了一些小小的变化。通常电影公司会寻找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或经典、或卖座的电影进行翻拍,然而眼下这股翻拍潮,他们翻拍的多是一些比较冷门的作品。诚然,《机械战警》、《特警判官》在科幻电影中都属于经典之作,又都有着自己的拥趸,然而它们的流行程度与《星球大战》之流始终无法相提并论。之所以好莱坞会选择这样的影片来翻拍,大致出于以下这么几个原因。

  1 翻拍冷门避免吐槽

  首先,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选择冷门经典翻拍可以减少大家的吐槽。翻拍一部知名度高的作品,当然更加吸引眼球,不过也更加吸引大家的口水。当年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修复版,只是增加和修改了一些特效镜头,就遭到了很多星战迷的反对。说到底,这些都是因为原作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太高了,轻易不容亵渎。

  不过受众面较小的冷门经典就不一样了,翻拍这样的电影面临的压力要小许多,电影制作人创作的束缚也少许多,更易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发挥。

  2 极客文化正风行

  从大环境来看,“极客”文化正风行。很多所谓的冷门经典都是极客们推崇备至的“Cult”电影,而这些极客们不仅仅只是影迷,很多看着这些电影长大的人后来都走上了电影创作的道路,比如新《星际迷航》和《星球大战》的导演J·J·艾布拉姆斯。

  如今的好莱坞有很多这样的“极客”担任着编剧、导演、制片人、电影公司高管的工作,对他们来说,能把自己儿时喜爱的电影以这种方式推介给新一代的观众,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3 特效弥补原版不足

  从电影公司和投资人角度,选择此类影片翻拍风险也小。好莱坞有这么一则笑话,说现在拍电影,只需要在IMDB上找一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片子,然后雇一个便宜的编剧和导演,再打电话给约翰尼·德普就齐活了。这则笑话形象地展现了当今电影公司的心态,他们只愿把钱投向那些经过检验、能够保证票房的人和题材,希望以最小的风险收获高回报。

  这些冷门经典无疑完美契合了他们的需求,因为它们既有一定的观众认知度,又为翻拍提供了很大的再加工的空间。像《魔女嘉莉》、《机械战警》、《全面回忆》这类影片,提起来很多人都知道,免去了前期市场宣传的麻烦;而受圄于当年技术的局限,这些影片如今看起来,特效都显得很粗糙,这就让电脑特效团队和设计团队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通常,特效都是此类翻拍片的最大卖点,有时候它们也确实弥补了原版在视觉想象力方面的不足。然而特效弥补不了翻拍片在剧情上的新意不足,好莱坞从来不缺好的原创故事,但观众更多看到的还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的那一套。(尼莫)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