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抗战电影《兰亭》进北大

2014年03月04日 2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马海燕)中国第五代导演肖风带着他的最新影片《兰亭》今日来到北京大学。该片讲述的是一个中国男人和一个日本女人在抗日战争期间相爱的故事。这种另类的抗战题材处理方式,对日心理文化反思的新型角度引起有关学者探讨。

  长期以来,中国电影界在抗日战争题材影视创作就存在激烈争论,一方面是在我方无往而不胜的简单思维下产生大量抗日“雷剧”、“神剧”,另一方面《南京大屠杀》、《南京,南京》等力图呈现敌方“人性”的电影遭到了“汉奸电影”的批评。究竟如何处理抗日题材,张艺谋的同学肖风大胆讲述了战争中的爱情,又把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犯的残忍和丧心病狂贯穿始终。

  事实上,肖风“抗战三部曲”的前两部《大劫难》和《岁岁清明》也都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两面性和突变性给与了深刻揭示,用战争下的平民生活,用自然优美的人性来对比揭示战争的残酷。而在《兰亭》里,这种表达达到了极致,由于选材和角度的特殊,台湾电影大师侯孝贤破例担任了该片监制。

  肖风说,不敢说他拍的就是真相就是历史,他只是尽全力放弃了所有的挣钱因素,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接近那段历史真相。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大慧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历代领导人一直强调把日本人民和日本军国主义分开,该片实际上就表达这样一种思想。我们现在很多影视作品是把非常严肃的历史问题娱乐化了,这对年轻人了解历史真相有很大的负面作用。通过小的人物还原真相立意很好,这种影片如果有机会在日本播放也比较容易被日本人接受。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表示,这部影片延续了小人物的抗战视角,剖析了中日两国人的心理转变,女主角是对代表兰亭文化的王羲之充满热爱的,这样叙述讲述抗战题材很有意义。不同于抗日神剧、雷剧,现在是以一种严肃的角度来思考我们的国民怎样以我们的文化素养来反思这场战争,是一种创新尝试。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反思中日关系的电影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樱》、《玉色蝴蝶》、《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到李安的《色·戒》。今天这种表达反而不容易见到,该片将中华民族的现代伦理如何与民族意识结合,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下票房反而不是对这部影片的要求。(完)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