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舌尖2》总导演评分集风格:借鉴国外经典影像

2014年04月15日 16:56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总导演陈晓卿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大火之后,不少观众就开始对续集热切期盼了。原来预报说,马年春节期间要播《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可左盼右盼两个多月,才最终得到续集将于4月18日晚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的消息,这总算让“吃货”们有了用眼睛“大快朵颐”的机会了。那么,《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与第一季有什么不同呢?总导演陈晓卿说,除了介绍一些中国各地的好吃的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好吃的,能让观众看到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或许经历过的欢乐与痛苦,剧组最希望的是传达出一些“更在意”的东西,更多地触碰社会层面的内容。不光有美食“饱眼”,还能启迪观众思想,这或许正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最大的特色。

  ———编者

  4月18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简称《舌尖上的中国2》)将于晚9点档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对于是否能在深夜“解馋”———满足观众的“食欲”,该片总导演陈晓卿说,美食是一个特别私人的东西,你觉得解馋的,别人不一定能够解馋。尽管如此,剧组还是秉承“在四季变化中,中国人寻找美食的秘密。尽管生活越来越远离自然,但人们能够在餐桌中品尝四季变换、时间流转”的宗旨,尽最大可能挖掘中国美食文化的深层次内涵,而陈晓卿和导演组同事们展现出了更大的“野心”———透过美食,去描绘当代中国人在时代变迁下的悲欢离合。

  据悉,《舌尖上的中国2》涉及了不少2012年至2013年的热点话题,比如切糕、艺考、富士康,这些关键词都以巧妙的方式被“植入”到片中,“如果说美食是窗户的话,在《舌尖上的中国2》中能够看到更多时代变迁下的中国。”陈晓卿说。

  叙述风格更“有个性”

  《舌尖上的中国2》涉及300余种美食,拍摄了150多个人物。陈晓卿介绍,他希望通过《舌尖上的中国2》,诠释一道道美食背后的人文风情,进一步探讨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

  与第一季相比,《舌尖上的中国2》的叙述风格也更加个人化,每一集都多多少少带有各自导演鲜明的个人风格,而这也正是陈晓卿所提倡的。尽管如此,但导演中没有几个会做饭的,也没有几个是特别爱吃的那种。因此,每个导演在拍每道食物之前要做很多功课,每个人光买书就差不多花了一两万块钱,其中要学习的不仅是美食,还有人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舌尖上的中国2》风格多样,比如,讲述刀功的片段,借鉴了武侠片的风格。屋檐下,伴随着爷爷的琵琶曲,两个孙子在骄阳下苦练刀功。当琵琶曲戛然而止,画面进入抽象的意境。中国烹饪千变万化的刀功,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剪辑下一一呈现。

  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当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播出了绥德“黄馍馍”,老黄和“黄馍馍”一起火了,第二季仍会有一些特别的人物。

  寻找人物,也成为拍摄中最繁重的工作,导演组“找人”没有任何诀窍可言,就是直接到民间去找。陈晓卿说,《舌尖上的中国2》有一集讲蜂蜜,主人公是四川乐山的一对养蜂夫妻。导演为记录他们养蜂的故事,从乐山到秦岭,再到甘肃山丹牧场,前后跨越6个月,与他们一起风餐露宿,甚至坐在卡车车斗上行程2000多公里。“这种游牧式的养蜂方式我小时候见过,那时候就在想,他们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看起来比较有哲学的意思,现在有机会把这个事情拍出来,通过食物展现出来,其实也是一种思考个体命运的方式。”

  《舌尖上的中国2》中还通过芒种、立秋、霜降等几个节气,展现了打造美食的原材料在农人手中经历四季轮回生生不息的过程,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华子鱼”,展现了广袤美丽的草原、快乐的渔民以及华子鱼洄游的壮观,让人印象深刻。这部分内容是在“贡格尔河”拍摄的,这里是华子鱼的温柔乡,华子鱼是一种随时节变化逆流而上产卵的洄游型鱼类,由于气候变化,河道变窄,鱼儿今年从这条河道走,明天可能就从那条河道走,渔民有时候要走四五十公里才能找到另一条河道,当地渔民只能人为地将鱼放置到上游,同时把杨胡草插到河道里让它们排卵。

  在“华子鱼”中有这样一段话,“杨胡草把是华子鱼的爱巢,在这里,草原、鱼和人类,是吉祥的一家”,这也正是《舌尖上的中国2》的特色,除了更丰富的美食之外,更着重讲述人与自然、与生灵之间相互依存的默契。如今,达里湖渔民仍延续着冬捕的风俗,冬捕即冬天凿冰捕鱼而食,下网、打眼、走杆、拉网、出鱼,每一个环节,都是一道风景。

  总导演自评分集风格

  “现在的春节就是春运,根本不是过去我们叫春种秋收夏耘冬贮,现在春节的意思基本上蜕变为买火车票。有一个东西叫团圆饭,这是一个承载物,为了这个团圆饭,人们可能要经历很多辛苦,从四面八方赶回家。”

  《舌尖上的中国2》是在类型化方面的创新,每一集都希望在统一的影像风格之外做个性化的尝试。比如,《脚步》一集主要借鉴公路电影的风格;《家常》中部分故事的场面调度和人物关系表现,使人联想到小津安二郎的《秋刀鱼之味》以及李安的《饮食男女》;《相逢》一集由于涉及历史性题材,借鉴葡萄牙大师奥利维拉的电影《我要回家》,用一种返璞归真的叙事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纵横捭阖;《秘境》一集追求的是BBC和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自然地理类纪录片品质;分集《三餐》则更出人意料地将目光投注于社会事件,风格冷峻,宛如一部《60分钟时事杂志》,带给观众更多的思考。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