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舌尖2》开播 评价两极“口水与泪水”齐飞

2014年04月21日 15:58 来源:南宁晚报 参与互动(0)

  4月18日晚,暌违两年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观众的期待中拉开大幕。一以贯之的解说词、熟悉的配乐、行云流水般的旁白和画面,都让《舌尖2》维持了上一季的精良和考究。而相比于上一季,人文情怀愈加升华乡愁成为着力渲染的主题,对此有观众直呼“触动灵魂”,口水和泪水齐飞。但也有观众认为,此举有重人文轻美食之嫌,情感和主题的先行未免过于刻意。

  浓郁乡愁成渲染主题

  两年前《舌尖上的中国》的出现,前所未有地提高了观众对纪录片的观看热情,多少游子边流口水边思念家乡的味道,又有多少吃货的减肥大计宣告破产,大半夜饿得捶胸顿足出街觅食……而《舌尖》也引发了南北吃货在“吃什么”、“如何吃”等方面的大讨论,使中国绵延几千年的美食文化重新被人们审视。这也让不少观众开始相信,中国有能力制作出可以与BBC比肩的精良制作。

  4月18日晚上,《舌尖上的中国2》在观众的一片期待声中拉开帷幕,一贯风格的解说词、熟悉的配乐、如行云流水的旁白与画面、浓浓的人文情怀,都让观众倍感亲切。首期节目以《脚步》为题目,横跨广阔区域讲述了各地居民为了食材而不曾停下的脚步,西到西藏林芝的采蜜人,东到临沂的面香村落和东海携妻劳作的渔夫,北到秦岭的麦客和陕西的独居老人,南到贵州的留守儿童和福建的华侨老人……浓浓的乡愁被着力渲染。节目还思考了巨变中国的背景下,大机器文明对农民传统劳作方式的冲击,陕西的麦客成为古老文明最后的坚守者。

  赞

  人情触动灵魂

  “《舌尖2》开篇好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着记忆深处的故乡。”“从人开始,叙事起兴,入眼观感,入心情感,美食成为背景,触动灵魂。”“深夜看这个差点看哭了,那份属于中国人朴实的人情味儿,才是中国最珍贵的美味。”“其实看完之后印象最深的不是各种美味,而是人情。喜欢舌尖,欣赏美食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还能看到这广阔的中国,看到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真正打动人的永远都不是矫揉造作的词藻,而是普通老百姓最平凡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纪录片应该有的样子。”看完首播,不少网友为《舌尖2》中满满的人文关怀而点赞。

  西藏林芝的小哥哥,为了给上高中的弟弟攒足学费,跑到大山深处挖掘药材,又为了全家能喝上甜蜜可口的酥油蜂蜜,花3个小时在无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爬上十层楼高的大树,寻找新鲜的蜂蜜;陕西秦岭的老奶奶在灶膛上扯着裤带面,如同家人般款待着劳作过后的麦客……当观众为各地的美食垂涎欲滴的同时,也为节目中洋溢的浓浓情谊所感动,大呼这是“口水”与“泪水”齐飞。

  弹

  轻美食重人文

  除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呈现各地的美食自然是《舌尖》的重要任务。酥油蜂蜜、蜂蜜鳗鱼、蜜制酒心冰激凌、麻辣香肠、烟熏腊肉、乐山嫩豆花、蓝田裤带面、红烧望潮、清炖跳跳鱼、煎饼卷大葱、丝娃娃、烤鸭卷饼、食饼筒、牛冻春、雷山鱼酱、鱼酱炖稻花鱼、萝卜饭……在支持4K的F55摄像机的拍摄下,高清加浅景深的镜头风格被完美呈现,使这些美食仿若有了灵性,不断地刺激着游子的味蕾。

  不过,也有网友觉得,《舌尖2》有些过于轻美食重人文,情感的渲染有点过了头,“总体不错,但是觉得故事略喧宾夺主,对食物的描述太匆忙了,让人来不及体会食物的美好就奔向下一站。”“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感觉有点乱,有点杂,支线有点多……片子中流露出的感动远远大于美食的定义,讲的是舌尖上的美食,看到的更多是平凡人苦苦奔波劳作的感动。”还有网友认为,《舌尖2》的一些画面和编排有些主题先行,未免过于刻意,“编得像走基层,形在意无存,主题之外承受了太多强加的信息和主观设计,画面够好,剪辑节奏太快。”(李利文)

  -幕后曝光

  边拍美食边吃泡面

  《舌尖》引发热潮后,“让自己家乡的美食出现在《舌尖2》,成了热门事。也因此,《舌尖2》启动以来,总导演陈晓卿的微博私信就被塞爆了:“每天能接到三十多个自荐的,最多时有一百多个。”但事实上,这些美食在陈晓卿看来大多没有分量:“比如有人会说‘我想你们来拍一下我们的山药粉,特别好吃。’但它缺少了一个支撑的东西,我拿什么来说它?它背后有什么故事可拍?”

  《舌尖2》中所涉及300多种美食,是经过几个月挑选出来的。“在分集主题确定后,我们就兵分七路,去各地调研了。”调研事无巨细,包括每种食物的来龙去脉,相关的人物故事,甚至是它所属乡村的特质,主人公小院几点钟光线最好。《心传》分集导演陈磊透露,为了拍一种面条,调研过程持续了大半年,“在南方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故事,后来到西北才找到。”

  “一边工作,一边吃美食。”这是观众想象中“舌尖团队”的工作状态。但事实上,对一些主创来说,很多美食他们自己都没享受到过原味。“经常是拍完才能吃上一口,而那时已经冷掉,或是拍摄对象吃剩的。”《脚步》分集导演李勇告诉记者。在他这一集里,很多拍摄对象是辗转在全国各地,为获取食材而辛劳的人们,“为赶拍摄进度,很多时候都没时间吃饭,只能和泡面相伴。”

  对《秘境》的导演刘硕和费佑明来说,能吃到嘴的美食更非拍摄中的常见物,“这一集主要是讲一些隐匿在山野之间的美食,很多时候都是对着原始食材拍。”拍鸡菌的时候,镜头更是对着白蚁窝的,自然不可能“边拍边吃”。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