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武侠片淡出电影市场 业内人探讨发展之路

2014年06月20日 15:18 来源:上海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武侠,作为华人界特有的流行文化,以神乎其神的武术技巧、肝胆相照的侠义精神吸引着无数中国人。武侠电影作为这种文化的最好体现,通过镜头化的语言和戏剧化的情节,深刻展示着中国武侠的精髓内涵。然而火爆了几十年的武侠片在近年俨然淡出了主流电影市场,面对边缘化窘境的中国武侠片的未来之路又在哪里?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昨天举行的“现实·诗意·侠”论坛中,集导演、编剧、作家于一身的徐皓峰讲述了自己的思考。

  现实

  武侠片正在逐渐逝去

  中国的侠客多来自社会高层,被淘汰或贬谪的人流落民间,凭能力开掘自己的生路,匡扶正义,所以侠客本身对于时代的文化传承亦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很长时间里,发端于戏曲武行的中国武侠电影,从来都对侠客题材津津乐道。香港的武侠片火了几十年,而内地武侠电影也在1980和1990年代进入巅峰状态。

  奇妙的是,中国人热衷拍武侠片的时候,外国人也拍了很多同类型电影,比如西方的《佐罗》和日本的武士电影。但是徐皓峰认为,国外电影多以直接出手打败敌人为结局,而中国武侠如李小龙的《精武门》侠客等则多以长期隐忍最终出手为套路出现,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人“以德报怨”的心理。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武侠和国外的西部片,中西辉映,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一道风景。然而,现在此类电影都日益走向落寞。徐皓峰指出,西部片已渐趋灭绝,武侠片很可能步其后尘。主要原因是,观众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武艺高强、心怀正义的侠客,被认为是帅气的代名词,而现在练武术都被贴上“老土”的标签,当一个东西被认为老旧,那么这个东西将大势已去。

  但最根本的是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正在发生本质的变化。周黎明认为,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本质的审美情趣日渐消解,服装、建筑等都渐渐功能化,诗意的东西仿佛逐渐从中国人的心中抹去。周黎明说,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解决温饱问题的必然过程。但在争取温饱的过程中,诗意的淡去,也让武侠片失去了最后一点欣赏的目光。武侠片的逝去似乎是不可避免。

  未来

  “武”和“侠”需相辅相成

  事实上,在人们对于电影的各种热烈讨论之中,武侠片远离话题焦点已经很久了。在众多类型片之中,武侠片也已俨然边缘化。面对因“失意”而变得“无侠”的窘境,未来中国武侠片如何在困境中突围?

  在武侠片的固有概念之中,技术特效无疑是一大看点。但各种特效大片的扎堆,也让观众对原本能够吊足他们胃口的电脑特技习以为常。如此一来,武侠片也就失去了最初重要的一大看点。

  徐皓峰认为,失去了固有的优势,恰恰可以激发武侠片走向深入,以赢取生存之机。在徐皓峰看来,武侠片固然需要特效,但更需要一些特效之外的东西。在他看来,武侠片的气质分为“武”和“侠”,“武”接近技术层面,而“侠”则是精神层面。相比技术,精神显然更为重要。但是现在,一些武侠导演显然患上了“技术依赖症”,以为只要画面做得够炫,影片就会成功。其实这已是一种落伍的想法,一部影片如果只有“武”,而没有“侠”,没有给观众一点精神上的留恋,那就注定要失败。

  而且,精神的东西是很难用技术来解决。徐皓峰举例说,两个人交手时力量相冲、互不松懈的微妙状态,这只有靠演员自身塑造来完成。徐皓峰还提出,中国武侠要传达传统生活的价值观,不能忌讳谈中国的传统美德,以前许多武侠作品都传达的是民族的劣根性,表达流民的、极度自私的价值观。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实习生 温淑雅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