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女性主导国产轻电影或可“以柔克刚”

2014年06月28日 16:54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影院里“X战警”、“怪兽”哥斯拉以及刚刚上映的“汽车人”成为银幕主角。然而,在国内影市中,一批讲述女性情感、姐妹淘友情的女性电影正悄然涌现:胡玫即将拍摄大银幕版《红楼梦》、徐静蕾蛰伏6年后再涉爱情题材、权聆的《忘了去懂你》折射现代女性心理问题……业内由此提出“轻电影”概念:看好接地气、有话题的国产女性电影能够“以柔克刚”,以情感软性武器对抗好莱坞大片电脑特效塑造的钢铁战士。

  “女性电影”走红

  近日,知名导演胡玫来到扬州甘泉影视基地,为拍摄电影版《红楼梦》看景,希望能再度把这部细腻刻画当时女性心理和情感的著作搬上大银幕;徐静蕾执导的爱情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也在本周于布拉格开机。在已经开战的暑期档中,黄真真讲述姐妹情的新片《闺蜜》、权聆探讨女性婚姻的作品《忘了去懂你》、伊能静自导自演的处女作《我是女王》、高圆圆婚后首度拍摄的爱情片《一生一世》吸引了众多目光。而江一燕加盟的《笔仙3》更是将视角对准了女性受伤的内心。

  除影片本身之外,女性电影附带的“女性导演”现象也日趋明显。除了胡玫、徐静蕾这样的成名女导演之外,《一夜惊喜》《非常完美》的导演金依萌,《观音山》《二次曝光》的导演李玉,《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导演薛晓璐,以及《被偷走的那五年》《闺蜜》的导演黄真真,都是近几年票房成绩扎眼的女性导演,她们对女性题材的匠心独运和对女性观众微妙的心理掌控是男性导演所不能及的。

  女性带动观影

  “电影院最大的消费群体,还是由女性带动,特别是一些小成本影片。”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电影学术年会上,与会专家提出了“轻电影”的概念,其特点是导演大多是新人、多为中小成本制作、针对年轻女性观众、主题轻松有娱乐性、话题性,而“女性电影”则是其门类下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导演吴思远承认,如今国内电影市场上,直面现实主义的题材并不吃香,然而一旦披上浪漫时尚的外衣、植入社会热门话题、靠拢女性情感之后,这些题材反而能引发观众共鸣,《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火爆就是如此。

  市场调查显示,电影市场的观众群体中,女性的观影意愿要比男性高出30%,在女性观影意愿的驱动下,部分男性观众也会被带进电影院。近年来,从电影营销方面就可以看出,许多影片的宣传团队开始主攻女性受众,在电影中寻找各类女性感兴趣的元素,制造话题热点,吸引关注。谍战片《王牌》的导演范建会说:“女性角色的加入,就是要给看腻了男间谍的观众以新鲜感,给女观众代入感。”

  “情感”能走多远

  对于大量涌现的女性电影,观众是否因此会产生审美疲劳?编剧yoyo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动作片、惊悚片在发展之初,也有人问过同样的问题,但事实证明,只要观众在,它们就会在,女性电影也是如此。”他认为,现在的女性生活压力很大,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在社会上打拼,女性电影给了她们一个很好的释放压力的出口。“女性电影在以前之所以没有得到重视,是因为其需求没有被挖掘。在如今,女性观众的数量已经占据市场观影群体的一半以上,大量的情感需求无法忽视,肯定要有人站出来,拍对胃口的电影给她们看。”

  但专家也指出,高需求在令女性电影产量激增的同时,也造成了影片的质量隐患。应该注重剧本的琢磨,打造独特的故事,注入丰富的营养,题材轻分量不轻,不要让质量低劣的女性电影成为害群之马。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