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电影《巴彦岱》新疆伊宁首映 真实真情感动巴彦岱人

2015年05月05日 11: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继举行北京首映式和乌鲁木齐首映式之后,4日晚,展现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电影故事片《巴彦岱》在该剧故事的发生地伊宁市再次举行首映式,在场的伊宁尤其是巴彦岱的观众被片中所传达的真实历史情景和朴素的民族真情所打动。 朱景朝 摄
继举行北京首映式和乌鲁木齐首映式之后,4日晚,展现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电影故事片《巴彦岱》在该剧故事的发生地伊宁市再次举行首映式,在场的伊宁尤其是巴彦岱的观众被片中所传达的真实历史情景和朴素的民族真情所打动。 朱景朝 摄

  中新网新疆伊宁5月5日电 (记者 朱景朝)继举行北京首映式和乌鲁木齐首映式之后,4日晚,展现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电影故事片《巴彦岱》在该剧故事的发生地伊宁市再次举行首映式,在场的伊宁尤其是巴彦岱观众被片中所传达的真实历史情景和朴素的民族真情所打动。  

  电影《巴彦岱》以中国著名作家王蒙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新疆伊宁市巴彦岱村工作生活为背景拍摄,影片主人公被称为“老王”,讲述“老王”下放巴彦岱村劳动期间,与当地维吾尔族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努力学习维吾尔语,涉猎维吾尔文化,当地村民包容老王,和谐相处,亲如一家的故事,形成了“超越民族的友谊”。 

电影《巴彦岱》剧照。“老王”和巴彦岱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亲如一家人。 剧照
电影《巴彦岱》剧照。“老王”和巴彦岱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亲如一家人。 剧照

  “王蒙当时就是那个样子,和我们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劳动”。今年75岁的巴彦岱观众尤力达西·吾休尔曾经和王蒙是邻居,他说王蒙很谦虚,很受当地人尊重,只要聚会都会请他。  

  当年同在一小队担任会计的曼苏尔是王蒙的朋友,现在每个月两人都要通一次电话。他告诉中新网记者,由于当时自己是队上唯一能精通汉语和维吾尔语两种语言的人,王蒙进队时主要靠他交流,安排生活和工作。“王蒙很勤奋聪明,白天劳动,晚上学习维语,并坚持写作”。 

  巴彦岱镇文明办工作人员余泽香称,电影很真实,“我在巴彦岱已经工作了10多年,观影时总在将现实和影片中的场景相对照。最令人感动的是‘老王’能够融入当地百姓生活,彼此欣赏,互相帮助。‘老王’学习他们的语言,并且达到了精通的程度,这实在不易,值得我们年青干部学习。”  

  电影《巴彦岱》导演董玲谈到该剧的创作时说,该剧并没有过多突出“老王”,而是讲述他与当地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表现少数民族群众的乐观包容与善良,给观众呈现原汁原味的民俗。 

  电影《巴彦岱》出品人、总制片李德华表示,“影片重在讲述和展现的是维吾尔族人,意欲探寻和试图建立当下汉维两个民族间和谐的族际关系。”,“影片中所呈现的一种生活状态,就是维吾尔族人淳朴的一面,善良的一面,智慧的一面,相互支持的一面,这是我们想表达的。”  

电影《巴彦岱》剧照。该片以著名作家王蒙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新疆伊宁市巴彦岱村工作生活为背景拍摄,图为影片中群众开会场景。 剧照
电影《巴彦岱》剧照。该片以著名作家王蒙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新疆伊宁市巴彦岱村工作生活为背景拍摄,图为影片中群众开会场景。 剧照

  伊犁州委常委、伊宁市委书记刘会军当日首映式致辞时称,该剧是一部反映伊犁民俗和伊犁文化的影片,剧中所表现的民族和谐、民族团结在该剧播出后在现实中仍将延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学军4月10日在与主创人员见面时称,“该片很细腻,很生活化,接地气,很有意义”。  

  电影《巴彦岱》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宣传部、伊宁市委、市人民政府、北京南海影业公司、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等联合拍摄,由国内著名导演董玲执导,著名演员王洛勇担纲。(完)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