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电影市场越狂欢 文艺片越悲哀

2015年05月11日 10:3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王小帅导演的《闯入者》与《左耳》、《何以笙箫默》两部青春片“闯入”五一档期中,票房结果偏于惨淡。为此,王小帅多次为自己作品鸣不平,甚至在前晚的大学生电影节颁奖典礼上,他对着一众90后学子还在呼吁:“你们看青春片之余,也应该支持一下适合自己父母一辈看的电影,比如《闯入者》。”可惜,就算是“母亲节”,打出这样的“亲情牌”也并不能奏效,因为在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上,商业片与文艺片和谐并存的理想状态远远未到。

  如今,内地电影迅疾发力,频现奇迹,今年以来的电影票房更是达到井喷。按照一定的逻辑推理,人们的欣赏口味应该与票房同步提高,人们的观影需求应该更加多元化,观众的心态也应该更为成熟,严肃的创作会被更多“识货”的观众所追捧。但是,残酷的现实并不支持这样的“假设”,尽管同期上映的《闯入者》的口碑要比《何以笙箫默》要好很多,仍然不能令两部影片的票房实现“对调”。烂片仅仅是拨拨“商业”的算盘,就能够轻松地收获几亿票房。与之相比,《闯入者》、《念念》这样的文艺片则如一株瘦弱的小草,在市场边缘无人理睬、自生自灭。

  由此可见,中国电影市场并没有随着票房的增长而变得更加包容,只是因为岁月更迭,一批更有钱、更愿意进行娱乐消费的年轻90后们成为“票房金主”而已。这也难怪如今的电影创作都在瞄准90后和三线城市的小镇青年,造成了幼稚、庸俗但是卖座的青春片蜂拥而上。

  其实,文艺片如同对准现实社会观察、思考的锐利眼睛,注重思想与艺术的内涵,也是电影的重要“一派”,但因为节奏缓慢,又常常致力于探讨人性等深刻晦涩的主题,文艺电影一直都偏于“小众”。文艺片的厄运由来已久,扭转也非在一时。令人痛惜的是大多数中国电影的创作者不是在培育观众的电影修为,而是在用极其劣质的电影来迎合年青一代观众,使得《何以笙箫默》这类作品用高票房掩盖了耻辱,造就了一批把烂片当喜剧片“享受”的观众,为一些急功近利的电影人树立了“成功”的样本。

  当《闯入者》、《念念》勇敢闯入市场、四顾茫然的时刻,不差钱的中国电影市场实际上却透露出一种悲凉。虽然《闯入者》、《念念》并非完美,但是,它代表着一种严肃创作的态度。这种态度若被长期忽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注,而投机取巧的青春烂片却屡屡被票房鼓舞的话,那么,这个市场将会变得多么畸形,就显而易见了。王小帅担心《闯入者》的票房惨败会让他今后的电影难找投资,而这无疑是文艺片导演一个普遍的“心结”。若真是这样,届时,可怜的不是艺术片,而是那一双双毫无鉴赏力的、把恶俗当有趣的眼睛。(记者 肖扬)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