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影视剧对IP的狂热中潜藏着危机

2015年06月10日 15:51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

  昨天论坛上,王丽萍问王娟,“比如说编剧是我和小白,制作人是侯鸿亮,发行人是蔡艺侬,文学是吴文辉,那您这边(出价多少)?”如此混搭的行业顶级配置,自然是调侃,现场一派欢腾。财大气粗的腾讯视频总编辑顿了顿说,“可能还是要看内容吧。”

  不幸的是, 以经验来说,往往第一个被牺牲的就是“内容”。明星和导演自然是购片方最为看中的,不能砍预算,《锦绣缘》要不是黄晓明领衔,怕是上不了台面;华丽的置景和精致的服装也越来越显出了作用,比如那些并无新意的“于正剧”和去年收视夺冠的《武媚娘传奇》;发行和宣传的成本也省不得,吆喝有时候比内容还重要,否则又何必去买已经有市场基础的热门IP。

  IP在本届电视节的风行,让人想起数年前“赵宝刚凭一页剧本大纲就能跟四家电视台签下合同”的时光。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迷信和狂热,往往也潜藏着危机。后来赵宝刚、高希希都惨遭收视滑铁卢,连一向稳扎稳打的郑晓龙都败在了《新编辑部故事》上。讲起来,“编辑部故事”也算是成熟的IP,从导演到演员,从播出平台到宣传攻势,两年前都阵仗颇大,但内容不行,观众横竖就是不买账。

  但愿,狂热的市场能记起这些并不久远的失败,能记得今天说的“还是要看内容”。

  孙佳音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