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商业VS艺术 专家寄语青年电影人提升专业水准

2015年08月28日 23: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湖州8月28日电 (何忠婷)近年来,商业电影在中国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各种票房纪录迅速被刷新。今年暑期,《捉妖记》更是将中国国产电影的单片票房第一次带进了20亿元的时代,打破了之前《人再囧途之泰囧》保持了两年半的国产电影票房记录。

  相比之下,艺术电影在中国市场显得格外小众和另类,在各级院线上几乎都没有呈现空间。中国青年导演、影评人等年轻的电影从业者也往往扎堆于商业大片,对艺术电影关注度不足,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电影的专业水准。日前在浙江湖州举办的“中国青年电影导演太湖论坛”上,来自业界和学界的多位资深人士、专家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评判,“青年电影人要正确看待商业与艺术的关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成为核心论点。

  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范志忠认为,电影的艺术和商业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成功的商业电影往往内含一种艺术的力量。而艺术电影面对的资本压力比较少,因此可以进行大胆的探索,更侧重个人生命的感悟,往往能生发出对电影语言的一种革新,从而推动商业电影艺术和审美的探索。“电影作为一种商品或产品,最终还是用艺术的方式才能够打动观众,而不是以资本的方式来打动观众。”

  在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的执行院长吴冠平看来,区分的重点不在商业与艺术,世界电影史已经有120年,但在今天,技术、商业、艺术观念都不断出现新的可能性,新导演可以在这上面找一些有趣的联系。“新导演应当做电影趣味革命的先行者,把自己熟悉或经历的文化资源使用到创作中,变成一个新的作品,研究技术、商业和艺术之间的联系。”

  对此观点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司徒兆敦表示赞同。他指出,拍什么方向的片子不那么重要,但青年导演一定要多学习。成为好导演必须向文学学习、向摄影学习、向表演学习,电影要建立在美术、音乐、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是很成功的。

  商业电影并非就不是没有艺术价值,北京电影学院表演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赵宁宇说,商业电影在市场的占有率证明了很多观众有商业类型片的观看需求,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一大批熟练类型片的导演。要培养专业化的青年导演,就应该把他们打入“18层地狱”,让他们在片场磨砺,去一线摸爬滚打。

  除了青年导演之外,另一类青年电影人的成长也受到关注,即影评人群体。面临商业浪潮的冲击,在当下的中国影评圈中,“红包影评”这一奇特的现象并不少见。中国少儿电影学会会长侯克明就认为,中国现在确实缺乏权威性、有价值、有影响力的电影评论和评论家,国内的影评更多的是一种价值判断、艺术判断,站在一个法官的角度。而国外的一些知名影评人能从观众的角度去分析,同时又有文化分析和价值分析,能提高观众的审美品位。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张卫则主张,青年影评人不能一味迎合市场,刻意夸张用词、情绪化表达来制造噱头。影评人可以从中国电影的成长发展和进步的角度谈一部电影和过去的比较,来看它的进步,再指出它的发展空间,用一种科学研究的态度来做评价。影评人卫西谛说,对于青年导演来说,更需要影评人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同时也可以与青年导演进行一些创作的讨论,和青年导演或小众导演一起成长。(完)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