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印尼归侨林文龙:爱是回家的路

2012年04月28日 10:01 来源:福建侨报 参与互动(0)

  林文龙,男,印尼归侨,现年74岁,退休前任职于福建省泉州双阳华侨农场。

  印尼棉兰的“火水山”到现在还是一个“埠”,还是一条大街、几条小巷。山上的岩石还是那样粗犷,树木依旧繁阴,山脚下的大海仍然蔚蓝,只不过海上的船帆不如以前的多,码头上的人气不如以前旺,小城街上的商店明显少了许多……

  散发咖啡香味的家

  我的父母都是福州闽侯人,是父亲先到的印尼,几番努力后,有了点积蓄,就在火水山小镇上开了家咖啡店。

  之后就把母亲接到印尼,接着兄弟姐妹相继出世,这个家就越来越大。

  火水山虽然小,但到处都有咖啡店,因为这里的人不仅把咖啡当作饮食,也是把咖啡店当作一种社交场合、一个交流的地方。

  我们家的咖啡店不是在小镇的中心,而是靠近海边的地方,店的前面是大街,背后是码头和海产交易市场。

  早晨来喝咖啡的人不是很多,但到了下午,店里的人就多了起来,有时整个店里坐满了人,这些人多是渔民,下午是他们捕鱼回来的时候,他们身上还散发着鱼腥味,就一头钻进店里,喝上热热的咖啡,就几块可口糕点,然后深深地吸几口烟,此时的疲劳仿佛就烟消云散,如果当天有好收获,这会让这些渔民更是神清气爽,意气风发。

  可这种日子,随着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而消失,直到战争结束,原来的咖啡店才又重新开张,但那时父亲已经去世。

  战后新建了一个家

  母亲带着我们逃难回来后,整个小镇面目全非,几乎所有的房屋都被烧毁,连家门前的柏油路都被大火烧得变成了沙土路。

  在母亲的带领下,我们又把房子建起来,但新房子很多地方还是不如以前。以前我们家的屋顶盖的是瓦片,现在因为没有钱,只好用当地的阿荅叶当屋顶,而我们居住的二楼,其实就是将一楼隔出半层。

  虽然新家简陋,但好歹算个家,能遮风挡雨,能彼此相近就感到很好,何况咖啡店又能重新开张,熟悉“新宜美”咖啡店的老顾客又回来了,那些嘈杂的声音又萦绕在店里的厅堂,这已经让我们感到高兴。

  小镇的学校也重新开学,但不久我因为要上中学,就只好再次告别火水山,到了棉兰的华侨中学上学。

  我到棉兰读书,给本不富裕的家带来压力,但母亲还是让我去读书,不过她能给的钱还不够学费,从那时起,我知道自己应该为这个家考虑,所以只能上半天读书的学校,我就用另外半天去工作。

  学校有个小卖部,幸运的是我得到在小卖部工作的机会,用勤工俭学得来的钱多少舒缓经济上的压力,当时我最大的期望就是不想让母亲为我而劳累。

  离开“火水山”的家

  就这样边读书边工作,到了初中毕业时,我觉得这书读到这份上应该可以了,应该真正地为这个家做些事了。

  于是回到了火水山,在一家华人的商店了当伙计。按道理我应该在自己的咖啡店里工作,但上面的哥哥已经在店里工作了,我就没必要再挤在里面,在外面工作一样可以挣钱养家。

  母亲很希望我们都能工作,然后结婚成家,所以上面的哥哥姐姐都很快成了家,也很快地有了孩子。可就在这时,大哥不幸去世,这是父亲去世后,家里又一不幸,使得母亲又多了一份悲伤。

  好在我们兄弟姐妹多,看到孩子们经常围着她,母亲很快就跨过了悲伤的“坎”,她也有意地把注意力放在了其他孩子身上,放在经营咖啡店的生意上。

  上世纪50年代末,母亲带着我们几个还未成家的孩子回了中国……

  泉州双阳有了新的家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过去了20多年,母亲也在1985年去世了,她临终时,没有任何的想念,不仅没有提到生活过的印尼,也没有说到出生的闽侯老家,她的世界就只有眼前的家,只有经历风雨的泉州洛江双阳华侨农场。

  也许她真的有在想曾经的印尼和闽侯,只不过她把这种思念埋在心底,让这些思念一直陪伴她走完人生。

  刚回国的那段时间,不仅我们感到艰苦,几乎所有的归侨都有这样的感觉,但大家看到了这种艰苦不仅仅是农场一个地方,整个中国都在艰苦中前进,并且凭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理想,在顽强地战胜困难。

  以农场的生活和周边的当地农民相比,就可以看到国家在扶持和照顾归侨,至少我们每月可以得到国家规定的口粮,以及部分的副食品,并且可以得到免费住房和看病,孩子读书上学也由国家提供。

  2个姐姐因为出嫁而没有回国,她们也不时地会寄一些钱回来,有时一年寄四五十元,最多的时候一次寄100元回来。这些钱不多,但母亲很高兴,她觉得自己虽然已经离开了印尼,但那儿的亲人还惦记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

  爱是回家的路

  1998年,我总算回到了印尼,原本打算和妻子一起去,但由于路费还是很昂贵,所以只好一人独自回去。

  获得的签证只有28天,所以基本上就把时间都放在了火水山,事实证明这个安排是对的,因为在这里我有太多可以看、可以想的东西,仅仅就是城中那条大街,我就觉得永远走不完、看不尽。

  火水山还一如当年的那样,大街还是一条,小巷还是那么多,也许是1998年印尼再次发生排华,所以大街小巷感觉上笼罩着灰色的阴霾,还在这里生活的华人甚至都不敢大声说话,走在路上有意识地都低着头。

  当看到自己的家时,心情格外的激动,因为它几乎没有变化,即使是屋顶上的阿荅叶,还是很像过去的那样。

  房屋的主人是一位当地人,当他知道我曾是这座房子主人时,热情地让我进去,这反而让我有点紧张,毕竟我现在不再是这房屋的主人,而是一个过客。

  以前接待客人的大厅已经没有咖啡店的摆设,但头脑中一直回想当年的样子,有十多张桌子,更多的椅子;有放糕点的橱子,煮咖啡的炉子,甚至连大门边上叫卖的小贩都浮现眼帘。

  ……

  对在国内的朋友说,我回到了印尼,但对在印尼的朋友说,我要回中国了。这“回”字,看似简单,但却让人纠结,因为只有朝家的方向走,才是“回”。

  这也许就是归侨,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经历,因为我们的生活,使得我们有着这样的感情——爱是回家的路。(林文龙/口述 林小宇/撰文)

【编辑:南若然】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