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省江门市将打造中国侨批研究高地

2013年06月20日 10:07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0)

  昨天(6月19日),在韩国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16万封粤闽华人华侨留下的珍贵记忆遗产——《侨批档案》通过大会投票表决,正式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中国第8项“世界记忆”遗产。这也是继开平碉楼与村落之后,在我(广东省江门)市产生的又一世界级的文化遗产。

  申遗成功,江门作用特殊

  作为《侨批档案》重要组成部分的“五邑银信”,以其数量多、历史跨度长、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等特点,在《侨批档案》中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江门)市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对侨批研究持久而深入,在此次申遗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次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送评文本就是由五邑大学副校长张国雄、教授刘进为主创人员进行撰写的。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国雄教授介绍了“五邑银信”的特殊性。“此次打包申报的侨批档案共计16万封,广东省占15万封,其中含五邑地区的5万封。”张国雄说,除了在数量上三分天下外,五邑银信的地域分布也十分广泛,梅州、潮州和福建的侨批多来自东南亚,而五邑地区的“银信”除了来自东南亚,还有很多来自美洲、澳洲。“同时,迄今大陆现存的16万封侨批中,时间最早的也在我们五邑。”张国雄说。

  另外,据了解,在目前中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侨批档案的研究方面,五邑大学也占领了一块高地,不仅获得了广东省社科基金支持,而且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的支持,这在广东、福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中是绝无仅有的。由于研究能力较强,且拥有相关经验(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申遗),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在此次申遗中还承担了申报文书撰写的主要任务。

  江门将打造中国侨批研究高地

  《侨批档案》申遗是广东省“文化强省”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对于广东及江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江门市委、市政府也非常重视侨批的申遗工作,先后总共拨了100多万元来整理这些银信。去年8月,市委书记刘海还针对侨批做了“此项工作有意义,希望继续努力争取”的批示。2008年下半年,在江门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由市档案局组织,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承担对侨批的整理研究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庞国梅还于今年初就侨批档案申遗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虽然,相对于潮汕地区,我(江门)市对于侨批的征集、整理和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除了政府的推动,民间力量也是一股强大的动力。市集邮协会的罗达全先生,将自己珍藏的3500多件银信全部提供给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来整理和研究,为侨批档案申遗成功做出了无私贡献。

  “广东最大的省情就是‘侨’,而我们又以‘中国第一侨乡’来打造城市形象,我们有了开平碉楼,有了中国最大的华侨华人博物馆,侨批档案的申遗成功,将令‘中国第一侨乡’这块金字招牌更加闪亮。”张国雄说。

  据张国雄透露,下一步,我(江门)市将打造中国侨批研究高地,除了计划于明年将5万封银信全部整理完毕,并以图书的形式一次性结集出版,还将于今年12月份在江门召开侨批档案研究的学术研讨会,把侨批与其他国家的国际移民书信放在一个平台上来进行比较研究,目前已有6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报名。(杨慧敏 刘进)

【编辑:王盼盼】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