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派画家杨列章:孜孜不倦的笔墨尘缘

2013年07月09日 17: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海派画家杨列章:孜孜不倦的笔墨尘缘
作品《西藏》。 叶艺勤 摄

  中新网上海7月9日电 题:海派画家杨列章:孜孜不倦的笔墨尘缘

  作者:叶艺勤 方圆

  东晋画家顾恺之曾说:“意在笔先,画尽意在”,清代著名画家石涛也说:“笔墨乃性情之事”,足见画家的思想感情在支配笔墨中的重要性。作为海派画家的杨列章同样认为,“气韵生动”的思绪对于画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气是意象造型的内涵,韵是意象造型的外貌,气与韵包含着经过深入构思的立意和激情,这是画家赋予画作的精神因素所在。

  杨列章,1940年出生于山东滕县,15岁参加人民海军。1960年起师从著名画家蒋兆和、黄胄,1961年至1964年在北京中国画院学习。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市华侨书画院副院长、上海海上书画院副院长、上海市虹口书画院名誉院长。其出版有《杨列章画选》、《杨列章画集》等作品集。

  上世纪60年代初,一个偶然的机遇,杨列章有幸成为现代卓越的人物画大师、美术教育家蒋兆和先生与黄胄先生的学生,又被选送到北京中国画院进修,从此走上了专业美术创作的道路。那年,他刚满20岁。

  在北京的4年里,他与两位老师朝夕相处,他们所提倡的“将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融合,全面展示人生理想、艺术个性和时代民族精神”的艺术主张,深深地影响了列章,这成为其艺术创作中自觉的不懈追求。

  1980年秋,他沿着丝绸之路去西北写生,一路上,那奔腾不息的黄河、浩瀚无垠的大沙漠、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峰刺青天的祁连山……他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种力量的体现、一种空旷、苍凉的美、一种生命的抗争、一种悲壮的诗意。这位看惯波涛汹涌之大海的军人,心中萌生了一种对生命礼赞的激动和敬畏,这不就是自己要寻找的语言吗?于是,以山水画创作为重点的系列作品,从他的笔下如喷泉般汨汨而出。

  杨列章时常说:“我画的是感受,而非美景。”作为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画家,他深知,作品是艺术家个性情感的自然流露。他笔下的山水,没有套用传统的画法,而是通过理解和观察,根据不同的景物,采用不同的构图,表达中国画的新意境。如果没有娴熟的笔墨功底,没有长期观察大自然的切身体验、探索和实践,是难以企及的。在他的画室里陈列着一些作品:《太行金秋》、《黄河谣》、《塞外行旅》、《陇中印象》、《漠上行》……这些奔放写实的格调、深沉苍茫的意蕴、浑厚磅礴的气势,令人怦然心动。有人问他:“为何喜欢以黄河、太行山及西北高原作为主要题材?”他答:“本性使然,这景致最能表达我对祖国的热爱和激情!”

  长久的潜心创作,让列章先生具有了成熟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一系列活灵活现的人物画造型也频频亮相登场。观看一个好的人物画作品,首先跳跃出来的是视觉仰视,其次是精彩的人物造型,再次是人物的丰富性,让观众对其展开丰富的联想。人物画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故中国画论上又称人物画为“传神”。杨列章常说:“人物画的难易程度远胜于山水花鸟画。”因为,人物画要求人物个性要刻画得逼真传神、形神兼备。其笔墨相互为用,笔中有墨、墨中有笔,一笔落纸,既要状物传神,又要抒情达意,还要显现个人笔墨技巧与技法。因此,增强人物的丰富性和艺术家笔下的独特性成为列章先生挥之不去的一个永久课题。

  问杨列章:“您如何能画出如此传神的人物画作品?”他答:“只能说我走了一条自己的路。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诀窍,只是非常勤奋,我牺牲了大量的娱乐休闲时间,抓紧画画而已。”

  作为专业画家,杨列章谦恭地研究着天地辉辉、万物浩荡的时代生活和社会人物,他痴情地追求着至真至善至美、情理融贯为一体的大道,他诚挚地表达着自己那份炽热的爱国爱乡爱民的情感。他充分地发挥着艺术想像,把自己的主观情思迁入绘画形象之中,孜孜不倦地营造着物我交融、主客观统一的笔墨尘缘。(完)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