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端芬海口埠:见证百年前老辈华侨漂洋过海路

2013年08月02日 11:25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参与互动(0)
端芬海口埠:见证百年前老辈华侨漂洋过海路

  海口埠,这是一个经常被端芬人提及的一处地方,也是老台山人记忆中无法磨灭的一处地方,相对于端芬其他侨圩,海口埠并不显得格外繁华耀眼,一条笔直的道路串起了两旁的骑楼,但就是这并不太耀眼之地,曾是台山水上交通的枢纽之一,见证了端芬的繁华与衰落,也见证着百年前老一代华侨漂洋过海的艰苦奋斗史。

  防洪堤乃码头旧址

  海口埠以埠闻名,其地处大同河与端芬河交汇处,水上交通十分便利。站在海口桥上,已经很少能看到昔日的旧景了,当年客商云集、川流不息的河道,现在只有一两艘渔民的渔船在此划过,当年的码头位置,也都早就不见了旧址,取而代之的是一条长长的堤坝,用来防洪,河道两岸长满了水草,蜿蜒伸向上游的的汀江圩、大同市、西廓圩。

  据当地老人讲,当年在此,不仅粤西有水东船运载廉江牛、水东油、阳江猪和杉木到来贸易,而且有香港恒兴渡、江昌渡来往海口埠至香港、澳门,有大成省渡两艘船来往广州至海口埠。当年,海傍街一带是码头区,但没有像样的码头基础设施,无论是载货的船只,还是省港的电船(小轮船),都是船靠岸后,便把一块较宽、较结实的木板搭在岸上,旅客从木板上走过来,货运工人挑(或抬)着货物也走木板上岸。等到新的旅客上了船,新的货物装上船,便又开走了。客商云集,川流不息,一片繁忙景象。

  出国路从这里开始

  根据史载,鸦片战争以后,台山在1851年—1908年水灾、台风、旱灾频发,还爆发4次瘟疫。同时,据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学副教授梅伟强介绍,1856-1867年间,五邑地区发生了长达12年之久的土客械斗,这场冲突中端芬也未能幸免,死伤无数,遂不少人流亡海外寻求活路。

  而在当时,很多华侨会选择从广海湾、海口埠出发,大部分为“契约华工”、“赊单华工”的形式,也就是俗称的“猪仔”华工。梅伟强说,这段时间刚好是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国家修铁路、发现金矿的时间,所以大部分华工前往挖金或做铁路劳工。前往美、加的“猪仔”大部分是“赊单华工”,由雇用公司垫付船费等,在还清赊欠的借款后,便可获得人身自由。

  而在当年,很多侨眷,就是在这里送走他们的亲人。抗日战争时期,海口埠遭受日本人轰炸,其后码头被拆,旧桥也拆掉,至今,再无迹可觅。

  抚今追昔 126间商铺银号仅剩三五家

  当地老人说,海口埠最繁华之时有近千人在此,120多间商号店铺在此云集,每一间铺面里,也都是熙熙攘攘,人流不断。而现在,海口埠首尾两头望过去,冷冷清清。

  “本地人基本上没有人住在这里了,现在住在这里的基本上都是外地来这里打工的。”端芬圩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陈耀胜讲,目前,海口埠住的居民很多都是从广西过来台山种植水稻,有的骑楼是出租,也有部分骑楼已经转卖给他人。

  据记载,当年海口埠维新街有店铺18间,西隆街有44间,东兴街有42间,市场街有16间,海傍街有6间,共126间,各行各业,一应俱全,尤以西隆街最为兴旺,仅银号就有6家之多,有“银行街”之称。而现在,这些银号、商铺多数已没有了,至今仍能看到的还有三五家,永茂林记银号、龙凤礼油粮海味、宝源行药行、万元号等,万元号当年是这里很有名的酿酒行。

  清代石狮有价无市

  目前,绝大多数的华侨已经移居海外,海口埠的骑楼尽管略显衰败,但是基本上都保存完好。在主街道的正中位置,放置着两尊石狮,石狮底座清光绪年间的刻字仍然清晰可见,左边为母狮,右边为雄狮,至今威风凛凛,虽然历经百年多的历史,狮子的雕刻纹路依然精美。

  “母狮子脚下是一个小的狮子,雄狮脚底是一个绣球,”陈耀胜讲,听当地人讲,这几年以来,不断有人想出高价将这两尊石狮买走,但是当地人都不同意卖,“这是老一辈人留下来的真正的文物。”

  在台山,有侨圩的地方都会有教堂,在海口埠,同样有海口礼拜堂,据资料记载,海口礼拜堂1923年由华侨教友捐建,初设有嘉德小学,解放初期停办,1959年停办宗教活动,1989年重新恢复宗教活动,站在教堂前,礼拜堂完整庄重,至今仍在开放使用。

  新堤坝新公路 带走了人气

  “当年日本人炸的最严重的第一个就是海口埠,其实是大同市。”关深老人讲,1939年10月31日,日本侵略军出动3架飞机对海口埠进行首次轰炸,投弹15枚,炸死3人、伤11人,炸塌文武庙、恩主祠及厚和押等店铺14间,海口桥靠南岸有两个桥墩的桥面被炸毁。同年12月27日,7架日寇飞机第二次轰炸海口埠,投弹6枚,在山底圩投弹7枚,共炸死5人、伤7人,炸毁店铺29间,海口埠由繁荣转向萧条。

  “海口埠最繁华的时候应该是在民国时期,在那之后又遭受到日本人的轰炸,再到后来建国以后很多华侨都移民出国了,也就慢慢地衰落了。”关深讲,人民公社化的时候,海口埠个体经济受到重大打击;1956年取消圩期,农村活跃的集市经济交流被迫中断。1966年,大同河海口埠河段为了防洪排涝的需要,裁弯取直,开凿了一条长730米、宽60米的新河,原河段填土筑堤成了“内湖”。后来,台海公路改道,经大同桥往广海,海口埠昔日的繁荣景象终于成为历史。如今,海口埠开业的商店只有3间副食店、3间饮食店,每天早上6—8点有早市。(石江龙)

【编辑:王盼盼】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