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因老城保护“结盟” 志愿者冀留住汕头历史记忆

2013年08月07日 13:41 来源:潮商 参与互动(0)
因老城保护“结盟”志愿者冀留住汕头历史记忆

  2013年2月,“汕头市保护旧城区志愿者联盟”成立。这是由(广东)汕头市装饰行业协会发起并倡导有志之士而成立的一个民间组织,旨在保护汕头老城区历史遗迹,为建设和谐汕头、美丽幸福汕头贡献力量。

  记者专程走访汕头市装饰行业协会,协会会长陈维先生坦述了一群热心汕头老城区保护志愿者“结盟”的由来。

  记忆深处的汕头老城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曾经承载和见证汕头商埠繁盛兴衰的老城区,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因素,日渐破败,属于一座城市的历史与记忆,也在岁月的流逝中趋于湮灭。汕头老城区的零落,深深刺痛了无数土生土长汕头人的心。“汕头市保护旧城区志愿者联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据陈维介绍,自“汕头市保护旧城区志愿者联盟”成立以来,不仅得到了汕头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也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目前,“汕头市保护旧城区志愿者联盟”成员已达近百人,“英雄不问出处”,大家只为保住那份曾经属于汕头、也属于自己的“老城区记忆”。据了解,“汕头市保护旧城区志愿者联盟”的成员既有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的设计者,也有建筑、规划单位的从业者,还有潮汕本土研究潮汕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及草根文化人等,他们都是生长在汕头这片土地上、对汕头老城区有着深厚感情的专业人士、热心人。

  谈及成立“联盟”的初衷,陈维说,“四永一升平”、“四安一镇邦”、小公园,是汕头人心中永远的建筑经典,它们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情感,也承载着他这一代设计师青少年时期关于“美”的教育。“小时候,我们家就住在张园内街,每天一出家门,满眼看到的都是中西合璧的建筑物,造型精美的建筑,精细的装饰构件,廊柱、花窗、花雕,耳濡目染着,潜移默化中帮助我形成了最初的审美观,也使我对装饰设计产生了浓厚兴趣。”陈维感叹道。他说,汕头的装饰设计业能够在全国独树一帜,除了潮汕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原因外,老城区精美的建筑也是一个功不可没的因素,“在当年大规模的建设中,培养出了一大批能工巧匠,而这批人的后代,也先后成长为汕头工艺美术、装饰行业的骨干。为什么说潮汕工艺人和设计者做出来的东西‘好如’(潮语,意思是很精致、儒雅),实际上就是受到了身边环境的启蒙、熏陶和影响”。身为汕头装饰设计行业的佼佼者,陈维对汕头老城区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

  “我们‘联盟’具体的思路是这样的:第一,保护老城区,修复和维护相关建筑。从专业层面来说,这是我们的专业特长,而我们的知识、经验和积累,是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第二,作为汕头人来说,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在这个地方长大,在这个地方生活,这个地方的兴衰也牵动着我们的心,在老城区的改造建设中付出我们一份力量,也是义不容辞的。”据悉,“汕头市保护旧城区志愿者联盟”的多名设计师已深入旧城区开始拍摄旧城建筑并进行整理,还计划于年内举办展览会,展示其他国内城市旧城改造的成功案例,为汕头市旧城区的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日前,汕头市政府出台了有关旧城保护和改造的政策、法规,并着手采取和实施了一些重大举措。陈维说,这让老汕头人看到了汕头老城区恢复改造的一线曙光。汕头装饰行业协会倡议组建“汕头市保护旧城区志愿者联盟”,其目的也是希望能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意见与建议。陈维认为,单纯依靠政府、依靠外来机构,远远无法满足汕头旧城保护的需要,须全民发动,让汕头市民明白政府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了解老城区的改造对城市有什么好处,对个人有什么好处,能产生什么长远效益,能给子子孙孙带来怎样的好处,让大家从各个层面去重视、去理解、去支持政府的想法和做法,自发、主动、乐意地配合政府,才有可能完成汕头老城区保护、改造深化这件大事。

  借鉴与坚守并重

  对比其他城市的旧城修复,陈维认为,汕头旧城区修复、改造的最大难题有三:首先,是处理原有老城区建筑产权的问题;其次,则是现有建筑的质量问题。据了解,汕头老城区60%-70%的建筑已经是危房,在此薄弱的底子上进行修复、保护,难度系数颇高;再次,在老城区保护上的投入能否获得回报,即修复后如何进行盘活、活化,使其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是最关键的问题。如果将其打造为博物馆、文物场馆等形式,即使能够投入,也很难“养活”,唯有使其发挥出商业价值,才能焕发长久的活力和生命力。

  近年来,陈维和汕头装饰设计界的热心人士,通过与各地设计师的联系,收集了全国各地有关旧城改造的大量有价值的素材、案例,既有成都、福建、上海等外地相关案例,也有珠三角地区的中山步行街、广州上下九、佛山岭南新天地等省内案例。通过比较分析,他们认为,各地在老城区保护、改造实例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其中的“修旧如旧”这一点,尤其值得关注与探讨。陈维还痛心和遗憾地说到,最近几年,在汕头若干座老建筑修复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即不少建筑随意进行外观的更改,经修葺后虽焕然一新,却遗失了原有的风貌和特色,完全变成了一座“陌生”的“新”建筑。“比如民权路的大埔会馆,原来斑驳的墙体上爬满各色植物,非常有味道,如今经过修复,外墙粉刷一新,变得‘面目全非’,擅长描绘汕头老市区风情的画家肖笙老师都摇头说:‘这栋建筑已经没法画了,完全是一栋新建筑,画了有何意义……’,这就从一个侧面代表了民众的心声;再说说汕头开埠博物馆,原有的建筑外墙是没有贴石材的,后期修复却贴上了光面的石材,这种形式的修复,建筑原有的历史价值已不复存在,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破坏”。

  陈维认为,汕头作为在东南亚一带久负盛名的百载商埠,其老城区要展现“独有”的风采和特色,还是应该恢复到原来老商埠的形态,方能体现历史价值和意义。汕头老建筑最精彩之处就在于“四永一升平”、“四安一镇邦”的老城区中心,即以小公园为中心的放射状范围内的建筑。陈维说,这些建筑属于海洋文化建筑,开发者多数是早年的华侨,他们漂洋过番拼搏,事业有成后回来建设家乡,成为家乡第一代开发建筑商。有海外生活经历的华侨们,带来了很多西洋建筑文化和建造技术,与此同时,他们也没有忘记本土的文化,于是,在设计建造房屋时,也把本土传统文化很好地融入到了建筑中。“本土文化与西洋文化相结合,这是汕头老建筑大放异彩的特色之一,我们不是照搬外来的建筑文化,不像青岛、大连、上海外滩等地的殖民文化建筑,那些是外国的统治者、殖民者来到当地,将其国家的建筑文化复制到殖民地。而当年的华侨在做汕头城区的建筑规划设计时,不仅考虑美观因素,还考虑到它的商业意义、商业价值和实用性。当年为什么会建造骑楼呢?主要是因为潮汕一年四季有风雨的时间非常长。我们可以注意到,骑楼下所有商铺都向内退入3米,让行人在骑楼下行走的时候能够遮风挡雨,这种建筑在全国来说可以算是‘汕头首创’,而且,汕头还拥有中国大陆面积最大的一片骑楼群,规模远超广州的‘上下九’等地,这足以证明汕头骑楼建筑的意义、规模和地位。”陈维说。

  陈维还认为,汕头老城区是以商埠的形态出现,其原来的建筑结构是完全按照它的商业价值和意义来进行设计规划的,如果改造后变成文化建筑,原有的风采不见了,“商”味丢失了,则“得不偿失”。“‘修旧如旧’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对于老城区原有的商业形态、格局、风貌,我们都必须去研究。现在不少年轻设计师都不清楚老城区早年的建筑形态,他们没有亲身感受过老城区当年的氛围,自然也没有那种特殊感情,而在修复过程中,他们也缺乏专业性的指导和把控。”因此,陈维建议,在汕头旧城区保护、改造的过程中,政府应成立一个专业机构,这个专业机构应由熟知老市区早年风貌的专家学者、当地的专业人才等组成,由这些人士来出谋献策,帮忙把关,老城区的保护、改造才不会“丢”了“汕头味”。

  汕头老城区的保护、改造,是汕头“万众瞩目”的大事、大工程,是汕头人的情感所在。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记忆都在那些老街、老宅子里,我们这一代人再不抢救、再不保护,我们的后代就没有“实物历史”可看、可读了。无论怎么改造、开发,大前提是:留住汕头的历史记忆,义不容辞。这,既是“汕头市保护旧城区志愿者联盟”有识之士的坚持,也是全体汕头人的心愿。(陈穗芳 张丽纯)

【编辑:王盼盼】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