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郑连发:做一个有担当的侨商

2014年01月13日 13:2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郑连发:做一个有担当的侨商
郑连发近影

  和30出头的“高富帅”郑连发在一起,你很容易被他的话语所感染,被他的气质所吸引。当然,外表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的儒雅、谦逊和大度,以及流动在他身上本质的东西。

  “我就是要做一个有担当、敢担当的青年侨商、青年闽商。”记者最近在北京采访中鸿基董事长郑连发时,他发自肺腑地说。

  有成功才能有担当

  “我们不能光是坐在这里说社会担当。”郑连发说,“一个人,如果他真的对社会有担当,他首先要有创业的激情、冲动和行动,正所谓‘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郑连发“第一桶金”的取得,就是看中了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而带来的机会。2005年,他从福建南安市崎峰村来到北京创业。“北京申奥成功后,肯定需要大量建设运动场馆。建设场馆,就会有建材的需求和装饰的需要。”带着这样的判断,围绕着场馆建设,他做起了建材供应商,承揽了许多装饰工程。很快,他就完成了个人资产的原始积累,成为生意场上的一名成功人士。

  与此同时,他也发现,一些微型和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资金匮乏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资金的“瓶颈”?他认为,这是问题的所在,也是商机所在。而要解决这个难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人脉”,一个是“联合”。

  2006年,郑连发就已经走进了京城的闽商帮圈子。通过“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这个平台,郑连发结识了众多闽籍精英,沿着商会“互利共赢”的道路,郑连发找到了一条专门对口金融领域的通道。伴随着“闽商联盟、资本融通”构想的出现,2007年,中鸿基成立。

  “中鸿基可以说是福建商会大平台上细分出来的一个金融载体。它聚集各个领域的闽商精英,成立以多种形式存在的闽商互助基金,它们可以是中鸿基股东的股份,也可以是担保、小额贷款、村镇银行、租赁公司、第四方金融延伸品服务等等,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各取所需,灵活运用。”郑连发说,“这种经营模式首先在北京闽商的圈子中发芽而出,然后在其他省市的福建商会基础上拔地成长,发展成了一个全国性的闽商财团。中鸿基是一个在商会平台上诞生的企业,这是一种创新的企业模式,也是唯一依托商会创立的企业模式。”

  有视野才能有担当

  围绕着“闽商联盟、资本融通”这个中心,中鸿基投资控股集团、海峡金融资产交易所、福建成功贷款有限公司、中鸿基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闽商联盟置业有限公司等相继取得牌照,成功营业,竭诚解决闽商在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缺口问题。中鸿基也从最初成立的注册资金5000万元的公司,发展成为今天资产管理超过100亿元的大公司,涉足泛金融、股权投资和地产开发三大行业。郑连发也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企业家。

  2013年7月,在郑连发的推动下,北京闽商联盟投资协会成立。协会积极联络、服务、凝聚自己的成员,帮助他们投资北京,服务全国,并将投资的渠道拓展到海外。

  “协会中,一半的成员有侨的身份。协会还和海外的商会、华商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郑连发说,“十八大以后,中国的投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协会就发挥优势,向侨胞介绍投资环境,吸引他们回来投资,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越来越好。”

  在2013年12月召开的第九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郑连发被选为中国侨联委员。他把这看作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我觉得,当选委员后,我成长很快,视野更开阔了,社会责任感也日益增加。我希望接受更多的监督,让我在为侨服务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日前,郑连发在走访北京市侨联时了解到,许多侨界困难老人需要冬衣,他立即捐献了200件棉衣,为北京的老人献上一片温暖。

  有爱心才能有担当

  2006年,26岁的郑连发爱上了慈善和公益事业。郑连发的思想和行为,与“侨”有着深厚的渊源。他的爷爷辈就闯荡南洋,赚的钱用来为家乡服务,为村里铺路搭桥。到父亲一辈也一脉相承。对他影响最深的,还是华侨慈善家黄仲咸先生。为振兴教育,黄老先生不惜倾其资财,被誉为“南安陈嘉庚”。郑连发说:“我是南安人,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有担当的侨商。”

  从捐建村里的医院和学校开始,到2008年向汶川灾区捐助,郑连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说:“我越来越觉得,感恩社会、回报家乡,是企业家应尽的责任。”2011年,郑连发当选北京市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副理事长,在慈善公益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2013年,郑连发设立了资助家乡60岁以上老人的南安慈善总会“中鸿基基金”,捐善款500万元用于敬老、爱老、养老。成立于2009年的“郑连发奖学金”,用于奖励福建在京学子,奖学金由原来的50万元启动资金追加到300万元。目前,“奖学金”已发放5个年度,受到奖学金资助的闽籍学子达100多位。

  “这个奖学金发展到现在,我们赋予了它新的意义。”说起奖学金,郑连发的眼睛里闪烁着热情的光芒。他说,“2013年,奖学金获得者每人能得到奖金1万元,但只有5000元为个人奖金,另外5000元为公益基金,获奖者必须用此基金从事公益活动。这样做,目的在于培养获奖者的社会责任感,把他们的爱心激发出来,带动更多的人为社会做事情,做贡献。”(聂传清)

【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