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传奇潮商陈旭年:成就南洋华人之光

2014年02月20日 15:41 来源:潮商 参与互动(0)

  位于(广东)潮州市彩塘镇的从熙公祠,以其石雕建筑之精美绝伦,于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而从熙公祠的主人——旅居马来西亚柔佛洲侨领陈旭年的一生,则更富传奇色彩。

  “番驸马”:漂洋过海辛苦打拼

  陈旭年原名陈毓宜,生于1827年(清道光七年),卒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享年七十五岁。“陈旭年”这一名字,可能是据其英文名“Tan Yeok Nee”译成中文时谐音所致。其原籍是梅林湖北岸的上莆都金砂寨(今潮安彩塘镇金砂乡),因早年丧父,从小家境十分贫寒,备受豪坤欺凌,每天以挑油担下乡贩卖艰难度日。由于生活陷入困境,为了生存,年仅17岁的陈旭年被迫出洋谋生。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陈旭年身无分文,随身仅有一条水布、二件破衣,便冒险躲进开往马来半岛的红头船,只身来到柔佛国(现马来西亚的柔佛州)的彭亨州锡矿做苦工。他和同伙胼手胝足,饱尝了人间艰辛,还清“卖猪仔”债务。起初,他以出卖苦力为生,夜间栖身于沿街商铺骑楼下。后来,他改行贩布。勤劳肯干、声音洪亮的他,每天沿街沿路挨家挨户叫卖布匹。

  陈旭年性格耿直、买卖公道,又年少英俊、谈吐风趣富有感染力,在直落布雅一带给当地居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特别是马来贵族天猛公阿武峇卡一家大小对他非常欢迎,喜欢和他做买卖。与陈旭年交往的日子一长,阿武峇卡觉得他仪表不凡,又从他的言行举止,发现他自身内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有待开发,对他十分赞赏,在尊卑贵贱悬殊下与他结为兄弟。后来他又与阿武峇卡的表妹结婚,被潮人称为“番驸马”。

  “旭年公”:成就突出华人之光

  在1855年以前,柔佛州的统治者是东姑胡仙,他死后,由儿子继承王位,但实权控制在天猛公伊不拉欣(阿武峇卡之父)手里。由于有英国势力作后盾,伊不拉欣自1855年起,已成为柔佛实际的统治者。伊不拉欣雄才大略,有意把当时尚是地芜人稀,属于荒芜地区的柔佛州,全都开发起来。于是,他开始鼓励华人迁入柔州,利用华人努力拓荒,同时,更推行“港主制”有计划的发展柔州。

  1853年,陈旭年通过天猛公的关系进入柔佛州。这时,他和另一名股东陈万泰已取得柔佛河一支流叫做武吉伯兰卡的港主委任状,进行甘蜜和胡椒的种植。

  当时的柔佛荒山叠叠,峻岭重重,森林蔽日,虎豹成群,经常吞噬人畜,周围数十里渺无人迹,长期被人们视为天然“绝域”。陈旭年等来柔佛后,为了避虎狼之害,使垦殖事业顺利,他首先采取烧山除草办法,使一切走兽无所藏身。然后以坚强的毅力,带领乡人起早摸黑顽强劳动,烧山、砍柴、锄地、种植,进而全面规划,使阡陌纵横,道路畅通,旧貌换新颜。他成为这一地区历史上的开埠创始人。相关资料有记载,“我潮侨富冒险性,群起领地开发,蔚成风气,故传说谓仅柔佛州,即有一百三十八条港之多,潮侨开辟者占有十分之九”。

  1862年,天猛公伊不拉欣逝世,由儿子阿武峇卡继承为天猛公。阿武峇卡通晓英文和马来文,同英国王室关系良好,自1863年起,天猛公阿武峇卡便倾全力重组柔佛州行政权,并大力开发土地。自1863年6月至1866年12月止,共发出四十七个河流的港主委任状,范围由柔佛南岸直至峇株一带。

  1864年,阿武峇卡把境内10个港口交给陈旭年管理。到陈旭年39岁时,已成为马来半岛上最大的港主,成为当时一位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柔佛苏丹出现经济危机时,陈旭年还发现新锡矿,帮助柔佛度过难关。他对柔佛王国的经济起着支柱作用,是柔佛王国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1863年9月11日,陈旭年被委任为依斯干达德利(现为新山市)税收负责人。

  陈旭年还将事业领域拓展到新加坡,1866年,他在新加坡创设广丰公司,业务发达,使他成为一名富有的商人。同时,他与人合作,在新柔两地经营鸦片和酿酒生意。1863年至1866年之间,陈旭年并管辖柔州甘蜜和胡椒的出口,以及鸦片的入口。

  1868年起,陈旭年已成为南洋最著名的华侨领袖和实业家,被柔佛苏丹封为“甲必丹”(华侨领袖),授予“资政”头衔。到了1870年,陈旭年被授为“柔佛侨长”,他是担任侨长职位的唯一华人,自陈旭年以后,就不再有这样的官衔了。1874年,陈旭年又被州议会委为议员。陈旭年还多次陪同阿布峇卡大君或其稚子进奉清朝。他本身也顶戴官翎,奉官加禄。

  为表彰陈旭年对柔佛州开发作出的贡献,新山市中心纱玉河附近的一条街被命名为“陈旭年街”。今此街口尚立有一个铁花架的告示牌,以简单的马来文和英文介绍这位风云人物,还附有肖像,肖像上的陈旭年蓄着白胡子,浓眉大眼,豪气干练。此外,柔佛河的最大一条港被命名为“砂陇港”(砂陇是陈旭年故乡金砂的俗称)。

  1985年8月17日,马来西亚柔佛州大臣在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51周年纪念会上致词中,特别赞扬当年陈旭年对开发柔佛作出的重大贡献。至今,当地华人都尊称他为“旭年公”。

  建公祠:心怀祖籍国情系故里

  陈旭年为人乐善好施、爱国爱乡,在祖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他积极响应清政府赈灾请求,为我国陕西等省饥民捐巨资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慈禧太后因而赐他二品顶戴,并在他的家乡为他建“急公好义”牌坊。在家乡他慷慨大方,为家乡做了大量好事,他对乡亲们有求必应,以德报怨,口碑甚佳。

  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的陈旭年,从清同治九年(1870年)开始,历时14年,耗巨资在家乡金砂斜角头兴建“从熙公祠”。当地俗语有“砂陇祠堂,下美沈厝”(均属彩塘),即喻其建筑之精美。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是镶嵌于门楼石壁上的四幅石雕。这四幅石雕分别以土农工商,渔樵耕读,花鸟虫鱼为题材,每幅石刻都很好地运用了“之”字形的构图,将不同时空的人、事、物集中在同一画面,浓缩故事情节,表现最富戏剧性的瞬间。一幅“渔樵耕读” 图,分布了二十五个人物,或穿插于亭台楼阁之上,或出没于山林曲径之中,或抛网捕,或牧牛而归,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在潮汕地区流传的“一条牛索气死三个师傅”的典故,说的就是渔樵耕读的石雕。“花鸟虫鱼”则以自然取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展翅的鸟,跳跃的鱼,肥硕的荷,怒放的花……无不维妙维肖,尽态极妍,艺术造诣之高,堪称一绝。“从熙公祠”是陈旭年梦魂萦绕的精神家园。

  1875年后,陈旭年逐步把事业重心南移至大规模开发中的新加坡。他从柔佛移居新加坡时,从潮州请去工匠并运去原材料,按从熙公祠的规格和式样,在克里门梭路和槟榔路间建成被该国列为国家第五古建筑的“资政第”。1984年6月,新加坡以这座当地仅存的潮式古建筑物理图印发了邮票。这不仅是陈旭年家族的光荣,也让华人引以自豪。该建筑物现为救世军公益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

  其后,陈旭年在新加坡住了七八年,常感郁郁不乐,便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于1902年因患疟疾死于故乡,享年七十五岁。(张丽纯)

【编辑:王盼盼】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