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访侨资品牌金龙鱼:入乡随俗 坚守本土化发展

2014年04月24日 14: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探访侨资品牌金龙鱼:入乡随俗坚守本土化发展
    益海嘉里集团消费品事业部总监、益海嘉里食品营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波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

  中新网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 杨凯淇)“从企业文化到产品品牌,再到内部管理等,我们都把自己看做是中国本土企业。”益海嘉里集团消费品事业部总监、益海嘉里食品营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波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指出,作为一家地地道道的侨资企业,金龙鱼品牌的母公司益海嘉里集团并未强化外资身份,而是选择了一条本土化发展的道路。

  近日,记者跟随“回眸侨商35周年”大型系列活动走进益海嘉里集团。此次活动由中国新闻网和中国侨网联合组织策划,邀请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视网、光明网、腾讯、新浪、网易、凤凰网、和讯网、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贸易报、中国工商时报等主流媒体的多位资深记者参与报道。

  作为新加坡华侨企业丰益国际集团在中国投资设立的粮油加工企业,益海嘉里集团的名字在普通消费者眼中略显生疏,但其旗下拥有的“金龙鱼”、“香满园”、“胡姬花、“欧丽薇兰”等多个著名粮油品牌,却是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

  上世纪80年代末,新加坡知名华商郭鹤年及郭孔丰决定把投资重点放在中国,在深圳蛇口设立了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率先开始了小包装油的生产。这是益海嘉里集团在国内的第一座工厂,也是中国第一瓶“金龙鱼”小包装食用油的诞生地。

  多年来,益海嘉里推出的一系列产品改变了中国人的食用油消费习惯,掀起了一场“厨房革命”,从散装油到小包装精炼油,再到关注营养健康的调和油,其在中国市场的出色表现,与企业自身坚守本土化发展的历程密不可分。

  “我们是在中国发展,依托的是中国消费者,所以完完全全把自己当成中国本土企业来做。”陈波介绍说,虽然拥有侨资企业的身份,但企业本土化程度非常高。

  在益海嘉里,除了推出适合中国本土消费者的粮油产品之外,企业还在自身队伍建设中充分信任和使用本土人才。陈波说,目前集团20000多名职工中,包括董事会成员,绝大多数都是中国籍,他们出生和成长于国内,这些本土人才为益海嘉里适应本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本土化程度甚至高于很多台资企业,这在侨资、外资企业中并不多见。”陈波坦言,在这里工作的同事,并不会有在外企工作的感觉,这一点他感触特别深,“从品牌到团队,我们做的都是跟中国息息相关的事,益海嘉里已经非常好的融合在中国的市场氛围里。”

  20年从业经历,让陈波对益海嘉里乃至整个粮油行业有着特殊的感情。“侨资企业在中国发展,必须要真正把自己当成本土企业,了解这里的消费者、市场环境、投资方式等。”在他看来,“一旦选择就应该抱着长线发展的心态,扎扎实实的做下来,特别是在粮油这种相对比较传统的行业,坚持尤为重要。”

  对此,益海嘉里集团董事涂长明也表示,入乡随俗对于侨资企业而言十分重要。“侨资企业在华投资,一定要适应中国政策和产业发展的要求,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融入中国市场这个大的环境中。”他认为,只有得到政府、消费者乃至市场的认可,侨资企业在国内才有发展力。

  除此之外,借力各级政府举办的侨务活动也是益海嘉里推进企业本土化的重要途径。大品牌管理部总监陶西表示,侨资企业的身份让集团有了参与侨务活动的机会,比如去年在四川成都召开的世界华商大会等,集团都会积极参与其中,他们也希望能够借此让更多人了解益海嘉里的侨资身份,拉近与中国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完)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