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京华奖”专访:九旬老人李桓英的“战麻”人生

2014年05月08日 11: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5月8日电 题:九旬老人李桓英的“战麻”人生

  作者 陶煌蟒

  “她可是一个工作狂,别看她年纪大,现在还每天正常上下班,每年还会和我们一起下乡监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副书记张仲民在与记者谈及93岁高龄的李桓英时如是说。

  李桓英是该院热带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5月8日,在北京市侨务工作会议暨首届“京华奖”颁奖大会上,李桓英被授予首届北京市华侨华人“京华奖”特别荣誉奖。

  1921年出生于北京的李桓英,曾于1946年留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后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后的第一批官员,在雅司病防治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可正当世卫组织提出对其续签5年合同的请求时,李桓英却瞒着已移居美国的父母,走上了回国之路。

  她说,“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切还百废待举,正是急缺人才的时候,作为中国人就应该回来”。

  正是由于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丰富经验,1978年底,李桓英被组织调往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开始从事麻风病防治研究。在被派往美国进修考察前,她还特意来到滇桂黔等麻风病高发区,实地了解中国麻风病现状。

  “我记得第一次跟李老师去麻风村时,虽然心里早有准备,可还是被吓了一大跳。”张仲民说,麻风菌通过侵蚀并麻木外周神经,使患者皮肤失去感觉和自我保护功能,最终因麻木外伤导致感染。由于麻风菌尚不能在体外培养,当今医学仍未解决预防接种的难题。

  1982年,带着“取经”得来的联合化疗法,李桓英来到云南省勐腊县南醒村,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需住院的短程联合化疗试点。监测显示,10年间,其“短程联合化疗”在全国监测的年均复发率仅为0.03%,远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

  “很多人谈‘麻’色变,其实麻风病就是一种古老、致残的穷病、落后病,越是经济落后地区,就越可能是麻风病流行区。”李桓英认为,只要我们的思想开放一些,就会发现它原来并不可怕,并且能够被战胜。

  经过10年的监测论证期后,世卫组织于1994年正式向全世界推广该疗法。而南醒村也摘除了“麻风村”的帽子,成为中国版图上的行政村,从此它改名为“曼南醒”,傣语意为“新生”。

  李桓英当年投身麻风病防治被朋友不解,对此她很淡然乐观。麻风寨一般都山高路险,地处偏僻,她长年奔波于下乡治病的途中,觉得开心的是看过很多城市里没有的风景,也接触过书中不曾写到的人文风俗。可为此,她也曾多次遭遇翻车、翻船等危险,数度骨折。

  李桓英老人一直未婚,全身心投入个人喜爱的事业,在她看来,“能治好患者的病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福”。

  在谈到医患关系时,李桓英认为,医患关系的重点在于“耐心”,一方面,医生的负担太重,每天面对无数病患,让病人等待时间过长,不及时疏解自然会产生矛盾。而另一方面,医疗服务做得还不到位,缺乏基本医学知识的宣传力度,也会使病人对医生产生不理解。

  “总之,能理解病患的心情,才能获得病患的支持。”李桓英最后说。(完)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