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是人民家国情怀的生动见证,也是培育家国情怀的沃土。我们有幸成长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更需要传播与涵养家国情怀,聚合筑梦力量,撸起袖子加油干,用青春与热血谱写时代芳华。

   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因当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各地推出了“云祭扫”“代祭扫”等服务,鼓励民众多元化表达哀思。

  今年清明恰逢疫情防控期间,如何既能满足群众祭扫需求,又能防范好疫情?据悉,清明祭扫实行限流预约等方式,此外将大力推广网络祭扫(简称“云祭扫”)等非现场祭扫方式,减少人员聚集。
   清明节前祭祖扫墓是中国流传千年的传统习俗。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中国多地祭扫“互联网+”模式升温,预约错峰祭扫、云祭扫、代祭扫等成为“热词”。
南京举办集体“代祭扫”仪式寄哀思 广西推清明“代客祭扫”服务
  • 英雄不曾被遗忘:疫情之下别样方式祭奠英烈
  • 每年清明前后,社会各界约有30万民众会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祭奠英烈。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是人们没有忘记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纷纷自发在网络上祭奠英烈。自3月31日起,该陵园对园内所有烈士分批祭扫,这一过程,不仅保留影像资料留给烈士家属遥寄哀思,并通过网络直播让社会各界在线集体悼念。

  • 北京预约代祭人数渐增 网络祭扫或可视频
  • 受疫情影响,北京市今年清明期间暂停群体性聚集性祭扫活动,确有必要现场祭扫的,严格实行预约分时,每墓每天仅限3人祭扫。在此情况下,不少市民选择网络祭扫、代为祭扫服务方式。

  • 江苏:“暂缓集体公祭”和“有序开放公墓”并举
  • 各地要创新服务方式,在不倡导跨省祭扫的同时,为有需求的外省(市)群众开展“代祭扫”服务。对确有落葬需求的群众,实行预约落葬,制定保障措施,控制落葬人数。要指导殡葬服务机构开设网上祭扫通道,尽可能减少人员聚集。

  • 湖南:预约祭扫 清明限流
  • 城市公墓实地祭扫须提前预约,严格实行入园人数限制。各殡葬单位根据安葬量、空间面积、停车等因素,限定每日入园人数上限。对骨灰安葬高度集中的场所、相对封闭的室内祭扫场所以及容易形成人员聚集的服务项目,实行分时分批限流进入或在指定室外场所祭扫,也可先不开放或延后开放。

  • “疫”后首个小长假:清明旅游正从云端走到线下
  • 清明节是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高峰过去后的首个小长假,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各地旅游市场有序回暖。3月25日,飞猪发布的《清明小长假旅游复苏力报告》显示,清明出游热门城市九成是“云旅游”热门城市,旅游复苏正从云端走到线下。

    追求诗意不必去远方,这次就在家门口。报告称,3月17日至23日期间,清明假期火车票和景区的预订量环比一周前增长超100%,多数预订为省内车段,酒店预订量环比增长约30%。

  • 安徽黄山多家5A景区共推优惠产品 提振疫后旅游市场
  • 安徽黄山旅游官方平台3月24日推出3项“优惠产品”,联动西递宏村、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等景区,加快推进疫后旅游消费市场提振步伐。这是继黄山风景区发布补充公告扩大对外开放“日最大承载量提高到2万人”的又一提振旅游消费市场的举措。

    据黄山旅游官方平台市场部工作人员介绍,3项“优惠产品”是在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整合了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和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等3家5A级8处旅游景区门票资源和黄山风景区四星级酒店客房产品,针对疫后线上旅游市场,主打“品质、特价、限量和限时”的卖点,刺激消费者的出游欲望。

  “放假、发钱、免单……国家喊你玩儿起来!

   随着各地复工复产有序进行,电影、健身、旅游等行业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逐渐复苏。多地也推出诸多便利措施和惠民礼包,鼓励人们走出家门“玩儿起来”。 [更多]

   江西抚州春光宜人 景区有序开放激活旅游业

  近日,凤岗河两岸的樱花竞相绽放,满树素洁若雪的樱花在春风中摇曳,把河岸装点得美不胜收,有种梦幻般的美丽。 [更多]

      山西多举措助力旅游市场复苏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文旅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具备了条件,人们也可以正常出游领略和品味“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 [更多]

      去哪儿网全力迎接旅游业回暖

  去哪儿网发布“五心保障计划”,通过制定覆盖酒店、机票、景区、度假在内的全面保障,为出行的旅客营造安心出行环境。 [更多]

各地别样清明美景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清明时节,我们祭奠自己逝去的亲人和祖先,让我们的家国情怀在清明祭祀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祭奠不仅是缅怀,更为了前行,让我们在追忆前人、感悟生命的同时,不忘初心,积蓄更多努力前行的精神力量。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