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入世10年看汽车:中国汽车出口比例全球最低(2)

2011年09月02日 14:1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转变:

  从“游击战”到“阵地战”

  10年间,汽车出口完成的另一个转变是从“游击战”到“阵地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海外建厂成为车企新战略。

  2006年3月,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建设的KD组装厂成为首家在海外开展组装业务的中国企业。近年来,长城汽车在俄罗斯、伊朗、埃及、塞内加尔、菲律宾、埃塞俄比亚、斯里兰卡、苏丹等国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了KD组装厂,目前海外KD组装厂已达到12家。长城汽车预计,到2015年,海外KD组装厂将达到24家,设计年产能将达50万辆。

  出口量最大的奇瑞汽车也迅速推进海外建厂。今年7月,奇瑞独资建设的巴西工厂开工,总投资达到了4亿美元,成为奇瑞海外扩张的又一大手笔。奇瑞从2001年首次通过整车出口走出国门开始,到目前在俄罗斯、埃及等十五个国家和地区建成了16个生产基地,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00多家销售服务网点,累计出口量已超越50万辆,奇瑞实现了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

  在走向全球市场的过程中,奇瑞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际化战略思路,通过与国际资本与技术的多种合作途径,不断推进海外市场的本土化进程,实现了从研发、生产、销售一直到售后服务的全价值链,实现了植根全球市场的目标。

  但权威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出口量小,目前大多数汽车企业没有自己主导的营销网络,而是依靠海外代理商,在海外并没有完善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贸易进入模式仍是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的主要模式,在我国汽车产品的出口中,一般贸易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只有奇瑞、长城、东风等少数汽车企业采用契约与投资模式。

  症结:

  未形成强势品牌

  有研究报告认为,入世10年中国汽车出口形成的主要特点是:汽车零部件出口额大于整车出口额,出口贡献度最大;自主品牌汽车占汽车出口的主导地位,合资品牌汽车出口很少;轿车出口已经占我国整车出口数量的近三分之一,出口产品档次也有所提升;整车出口市场集中在东南亚、非洲和中东地区,汽车出口尚未形成强势品牌。

  而另一个未被总结的特点则是,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背景下,汽车出口量占汽车产量的比例却居于全球最末位。

  “世界上没有一家像我们这样销量超过300万辆的公司,出口量却如此之少。”上汽董事长胡茂元曾如此感叹,这实际上也是国内车企大佬们的共同心声。上汽确定“2015年我们的产销目标是600万辆。其中,80万辆在海外生产,520万辆在国内生产。”

  这显然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目标。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汽车总产量已达1826万辆,蝉联全球第一,其中出口量约54万辆。中国汽车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2.98%。这个比重在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中处于最低水平,甚至不及印度、巴西等其他金砖国家。

  相比之下,德国2010年汽车出口量约424万辆,占产量的76.29%。日本2010年出口量近500万辆。韩国2010全年的出口量为277万辆。2010年全年泰国汽车出口量约为90万辆,2011年有望突破100万辆。

  同属金砖四国的印度,近年来出口量也持续增长,即使在金融危机期也未出现下滑。至2009-10财年(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该国出口量已达180万辆,同比增长17.90%。该国重工业部官员曾预测,2010-11财年印度汽车出口量将再增10%-15%。印度汽车出口量占其总产量的比重已由2003-04财年的6.63%逐渐升至2009-10财年的12.84%。

  巴西汽车出口量虽不及印度,但其在产量中的占比高于印度,更高于中国。2008至2010年,巴西汽车出口量分别为73万辆、46万辆和77万辆,分别占产量的23%、15%和21%。

  金砖四国中,只有俄罗斯的汽车出口量低于中国。从2007-2009年,该国汽车出口量持续下滑,分别为约18万辆、16万辆和5万辆,其在该国总产量中的比重也由约11%降至9%,并在2009年进一步降至7.5%,但仍高于同期中国出口量在产量中的占比。

  中国出口量最大的车企是奇瑞汽车,2010年为9.2万辆,也仅占其全年68.2万辆销量的13.5%。

  不仅如此,目前中国汽车出口仍处于初期阶段。整车出口市场集中在东南亚、非洲和中东地区,出口主力车型相对低端的2010年,出口汽车平均价格仅为1.23万美元,而同期进口汽车平均价格为3.77万美元。另外,入世以来,中国汽车出口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强势品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鑫】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