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自主品牌车企需提速驶出“泥泞”(4)

2011年09月06日 09:20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如何看待自主品牌的“阵痛期”

  2011年,对于很多汽车企业而言,都是不平静的一年。受车市刺激政策集体退出,部分城市限购政策以及合资品牌产品区间不断下探的影响,自主品牌车企在经历了第一阶段的高速发展期后,今年上半年减速明显。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352.34万辆,同比下降1.03%。

  这1.03%的降幅,还不是问题的关键。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刚刚步入10年的黄金发展期,各车企都基本确立了自主发展的创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着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和愿望的战略布局。增长势头已经出现,同时伴随着我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契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对今年上半年的这脚“急刹车”都备感意外。

  在对车企半年报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在主要自主品牌增长乏力的上半年,长城汽车上半年净利润18.12亿元,同比增长109%,成为自主品牌车企中逆势增长的“明星”;吉利汽车实现净利润9.376亿元,同比增长17%;而受汽车业务销量下滑影响,比亚迪同期净利润2.75亿元,同比下降88.63%。

  如何“向上”?何以“向下”?

  长城并非在创造“奇迹”。上半年的突出表现,被认为是长城一直以来奉行稳健发展的策略成功。前两年,长城没有像其他车企那样大举扩产,并进行高端转型,而是做好了耐住寂寞的准备,坚持走“本田式”的滚动式发展、务实路线,所以能够一枝独秀。

  比亚迪暴露出的问题,也绝非是“高台跳水”。这两年,比亚迪在传统汽车领域,借助野蛮生长的力量,F3、F0市场销量可观,但并没有在实质上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超速发展时,企业被无数的光环围绕,问题一点一滴积聚、沉淀下来;而“踩下刹车”后,暴露的就不单纯是销量、利润下降这些问题了。

  盈利能力下滑、缺乏主力车型、内部管理粗糙、人员结构不稳定等症状,会在自主品牌车企低谷到来的“阵痛期”中一一凸显。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对此有着最深切的解读:“过去追求速度和数量时,我们忽略了一些基础的东西。奇瑞早期是短跑,现在要做马拉松运动员。”

  国内车企集体下滑,主要病因就是过分追求“短跑效应”。要看到,目前单纯以销量和规模来评判企业的成败,已不合时宜。中国汽车市场的特殊性,给予了成长期的企业一段“搭上顺风车”的好时光。但是回归市场规律本身,对于技术的追赶没有捷径可循;管理与战略决策水平的提升,更要求企业能够以正确的心态长远、长久地规划未来。

  同时,自主品牌的发展,受产业促进政策的影响较大,因此,后续政策制定,需要持续一点、稳定一点、精细一点。更要针对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现状,给予其提升品牌影响力上最坚实的支持,比如在政府采购方面更多纳入国产品牌汽车的相关车型,提升民众对国产品牌的认知度和消费信心,而并非阶段性地以刺激消费政策为企业快速输血。(记者 童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魏巍】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