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

2011年01月21日 09:5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它使30多年前一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国家,迅速成长为今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学家周其仁在回顾改革开放30年时,认为邓小平做的最伟大的事情之一,就是把企业家请回了中国。周其仁还说,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阶层构成中唯一的变化,是前面没有企业家这样一个群体,后面出现了这样一个群体,而这个群体一经出现,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历史的创造者,成为中国建设市场经济和商业文明的主角。

  姑且回避到底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这样的争论;至少,应该没有人会否认,企业家是我们这个社会学习能力最强、进步最快、最活跃、最有成就感的群体之一,是今天这个时代创造价值最大、承担责任最多的群体之一,更是中国3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市场持续繁荣、硬实力奇迹般跃升的核心支撑力量。

  但是,站在转型的时代大背景之下,企业和企业家还远未达到和社会完全水乳交融的程度,2010年爆发的一系列企业和消费者、中小股东、媒体等利益相关者的冲突,不得不让人深刻反思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到底我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伦理意识缺失 中国企业家最脆弱的环节

  总体说来,当前的中国企业家依然普遍缺少一种对利益相关者的充分重视,更缺少必要的尊重。我们很少会意识到真正决定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是企业伦理,或者说是企业伦理带来的结果。

  回望刚刚过去的2010年,遍地的“冲突”让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备受争议,也让本来就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商场更增添了几分硝烟的味道,360和腾讯之争,反映了中国企业之间不断升级的冲突;国美“陈黄之争”放大了企业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冲突;奶粉和牛奶系列事件代表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与质量之间的冲突;富士康员工“连环跳”恶化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资本与劳动力之间的冲突;巴菲特、比尔·盖茨两个美国的富豪赴中国“劝捐”,又体现了企业富豪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上述的这些‘冲突’,归根结底都反映了企业伦理的缺失。”赛迪顾问副总裁秦海林博士认为,这恰恰是许多中国企业真正脆弱的地方。

  对企业伦理的关注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简单来说就是指企业应该如何处理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在许多西方学者看来,由于企业的存在具有社会性,因而它必须考虑到对利益相关方的责任,诸如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等等,其活动的开展应当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幸福。企业必须认识到,它是通过各项经营活动,表现出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而存在的。“在西方,企业伦理的高度往往决定着企业经营的成败,不同的企业伦理意识,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表现,决定了企业的效益,进而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秦海林说。

  不过,就中国来说,“重利轻义”似乎是人们贴给商人的主要标签,中国民间也一直存在着“无商不奸”和“无奸不商”的说法。

  改革开放造就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我国用30余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企业300年成长的道路;但是,如此快速的发展,也必然会给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们带来一系列成长的烦恼———企业伦理建设便是其中的一个。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