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货币信贷年初“井喷” “前紧后松”由来已久

2011年01月21日 19:4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年过后,商业银行放贷热情高涨,新年开局信贷投放势头不减的消息引发市场政策紧缩忧虑。分析人士表示,1月份新增信贷很可能遭到调控,激增的信贷投放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年初“让贷款飞”

  有消息称,2011年首个工作日放贷过千亿。据知情人士透露,2011年前两周,全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已超8000亿元,其中,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新增贷款已达3400多亿元。截至1月19日,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已超1万亿元。

  据了解,随着监管层今年对于信贷调控政策的严格要求,以及可能采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央票等等多种政策手段,都让各家银行在年初的放贷上顾虑重重。目前央行已经准备了一套差别存款准备金计算方法,2011年起,央行将对各商业银行按月测算,2011年前三季度将给予商业银行依次递减的容忍度。

  这种依次递减的容忍度引发了业内人士的担忧。一些商业银行可能利用过渡期安排,在2011年初抢着集中放贷。如果一家商业银行按测算应交3.5%的差别存款准备金,按照容忍度递减原则,一季度可能给予2%的容忍度,则其实际仅需缴纳1.5%的差别准备金。

  为了少交存款准备金,一些商业银行可能集中在一季度放贷,进而导致第四季度再无指标可贷。这种现象在2010年就曾上演过。2010年1月,前15天金融机构集中信贷投放高达1.5万亿元。前三季度,全年7.5万亿元贷款目标已贷出6.3万亿元,占到了全年信贷投放目标的84%。给第四季度剩下的仅有1.2万亿元。

  信贷投放对应实体经济需求

  有证券分析师认为,首周信贷再现井喷局面虽然稍高于预期,但还是比较正常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份共发放贷款1.62万亿元。与往年同月相比,由于基数的增加,业内普遍认为今年1月最后的放贷总量和增速都不会超过去年,因此不必过于担忧。

  同样,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一般公布全年任务后,具体的信贷人员都会在年初加紧放贷,以保证最后能完成全年的任务。同时,因为怕出现下半年政策层面的收紧,所以年初放贷可能会更努力。

  “年初的数据并不能代表今年一定会有很大的量。”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他认为,信贷的投放还是说明实体经济需要资金支持。而目前央行出台的货币政策,更多的层面是贯彻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体现管理通胀预期的功能。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达出的精神,要求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

  央行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求,表示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既要保持足够的政策力度,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稳定价格水平,有效管理通胀预期。

  “前紧后松”由来已久

  银行年初大幅放贷是历年常态,中国银行业一直有开年扩贷款的冲动,2010年1月为1.4万亿元,2009年1月1.6万亿元,今年可能也不例外,但是考虑到目前通胀形势,央行已经实行了差别准备金率来进一步对商业银行信贷冲动起到威慑作用。因而,虽然今年首个工作日银行放贷过千亿,但1月能否达到万亿还是未知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年初的货币信贷投放与去年相比已经有所减少,预计1月份新增贷款规模在1万亿元至1.2万亿元之间,而2010年1月份新增贷款1.39万亿元。业内人士表示,今年首周信贷投放增加存在一定合理性,由于去年末商业银行控制了货币信贷投放速度,而进入1月份以来,新增贷款额度陆续下发,大量积压的项目贷款自然集中投放。另外,按照惯例,本着“早放贷,早受益”的原则,商业银行一季度的信贷投放量一般会达到全年信贷投放量的四成左右。

  某银行人士表示,虽然该行贷款投放年初较去年末好得多,但对额度仍是有严格控制的,非常有限。此外,监管层今年实施的月度限额管理则是又一重要因素。之所以往年信贷投放上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正是因为以往按年度下达指标,各家银行在按每年额度控制指标放贷的基础上,会在每个季度进行自身调节、平均。这就造成了每年前期放贷过松从而导致年末集体收紧钱袋,这一现象屡屡上演。

  因此,为了应对此现象,今年监管层已准备实施严格的月度限额管理,即每个月下发各商业银行新增信贷额度,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放贷“前松后紧”的周期现象。多家银行总行也已明确要求下属分行避免以往一季度放贷过猛的状况发生,要掌握放贷节奏。

  见习记者 杨桐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