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东莞产业遭遇“三挖” 本地人能否“顶硬上”?(2)

2011年02月25日 10:39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目前有很多工厂主动联系到我们劳动分局,希望我们多搞一些‘特殊车间’,招录本地人去就业。”邓志光说,随着工作推进和客观环境变化,本地村民的表现,也越来越获得企业认可,他们的工作也呈现出较为扎实、稳定的特点。

  72名本地村民

  进厂成为上班一族

  东莞市常平镇通过工资补贴等举措,让更多本地人与企业“联姻”,鼓励当地村民走出家庭邻里之间的麻将声,投入到“轰隆隆”的工厂车间生产一线去。

  2010年3月,常平人力资源分局与该镇朗贝村联合开办了“村民车间”,有72名本地村民走进位于该镇的东莞市智嘉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上班一族。

  “能起到些缓解用工荒的作用。”昨天,东莞市智嘉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锡帆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整体来看,政府鼓励本地人进入制造业就业,其社会意义大于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荒这个实际意义,企业要正常运营,主要还得靠外来工。

  张锡帆同时还是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东莞市台协常平分会会长,他从行业的角度向本报分析,“本地人在家门口上班,可能受红白喜事等影响,但从目前自己企业录用本地人的情况来观察,本地人就业其实相对还是比较稳定,来工厂上班,也是按部就班,勤勤恳恳。”

  常平人力资源分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部分企业对村民有误解,其实本地村民工作认真负责,经过适应期,不仅工作起来一点都不比正式员工差,而且稳定性高,对企业的人员流失问题起到缓解作用。

  期望高跳槽频繁

  如今“90后”工人也不好管

  针对有企业或中介反映,本地人不大稳定,上班经常提前下班走人,家里或亲戚有事干脆就不来,也不请假等极端案例。张锡帆表示,前几年这样的情况可能比较突出,但现在大环境变了。

  “受金融危机影响,本地村民的就业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安于现状、靠收房租过日子,转为积极寻找工作机会、挣钱帮补家计。”张锡帆说。

  在张锡帆看来,事情也有相对性。他说,外地人以前确实很好用,但如今“一些进厂的‘90后’不好管,经常不想加班就不加班,而且动不动就跳槽。”张锡帆表示,当然,东莞本地的年轻人,则更少有从事制造业了,但在他们前辈的带动下,或许会在今后能有些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本地人接替岗位从事制造业,茂荣集团行政总裁曾天仁坦言,不能有这个指望,相对东莞庞大的制造业产业而言,实际上本地人有多少在工厂打工呢?

  曾天仁说,本地人大部分人的生活比较好,而且也缺乏危机感。退一步说,即使要找工作,也会更多趋于其他行业,而不是制造业。但对外来的新生代农民工,曾天仁也不看好,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表现,归纳为“负担少、期望高、跳槽频繁”。

  专家点题

  王学敏(东莞市委党校副教授)

  促进本地人就业

  难以根除用工荒

  “政府会把促进本地居民就业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东莞市委党校副教授王学敏昨天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衡量地方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

  对于东莞市政府斥资力助本地人就业,王学敏谈到,市政府实际可能是想借此实现户籍人口的转型,将他们从主要依靠出租获得收入,转变成主要通过劳动力的付出来获得发展,毕竟人是应该靠自己工作来获得报酬的,同时,如果本地人失业太多,也会影响政府工作。

  但本地人就业是否缓解用工荒?王学敏表示,这很难,基本是不起什么作用,因为户籍人口不足200万人,里面还有不少老人和孩子,而东莞实际需要的工人太多,有上千万人,因此政策出台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用工难问题,只是起到一点点的补充作用而已。

  王学敏认为,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企业的转型升级,转向更依赖创新和科技获取发展,以降低企业对普工的依赖,但作为制造业大市,要全面实现转型升级,难度也是相当大。

  王学敏建议,要将合适的外来人口转为户籍人口,让常住人口逐步转为户籍人口,这样可防止技工等阶层的回流或分散。

  王学敏说,城市经济的发展要以稳定常住人口为主,以流动人口为补充,否则,如果倒过来的话,流动人口成为主体了,常住人口长期被挡在城市的户籍门口之外,那城市经济的发展,就会面临着诸多的不稳定因素,也难以实现持续有效的发展。

  李德锋

  (东莞市兴锋毛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建议在入户问题上

  政府给更多自主权

  对此,东莞市兴锋毛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德锋也认为,企业很多技术人才,都从基层做起,尽管学历不高,但能力不错,这些人到底是不是人才,企业本身最有发言权,因此,他建议,在入户问题上,东莞政府应给予企业更多自主权。

  但王学敏认为,在人才入户上,企业自主权其实也是把双刃剑。因为入户毕竟涉及公权力,因此,他建议,这权力还是掌握在政府手里好些,但政府可以参照企业的意见来实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