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百思买“悲情离场”启示录

2011年02月25日 14:05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市场不相信眼泪,国际化对跨国公司也是一道难解的命题。百思买黯然退出中国市场,为还在跃跃欲试试图进入中国的外资零售企业,以及在国内已经建立庞大电器帝国的“美苏”今后如何走出国门都敲响了警钟。

  市场不相信眼泪,国际化对跨国公司也是一道难解的命题。百思买黯然退出中国市场,为还在跃跃欲试试图进入中国的外资泛零售企业,以及在国内已经建立庞大电器帝国的“美苏”今后如何走出国门都敲响了警钟。在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大都市商业物业价格居高不下的今天,外资零售企业再度大规模进入中国实际上已经面临高门槛。

  近日,百思买撤出中国市场的爆炸性新闻充斥媒体,其中不乏揶揄的描述:入华5年开店9家,创造了“蜗牛”速度记录,终因“水土不服”,“最后将其战略收缩路线发挥到了极致”,作为美国最大电子产品零售商的百思买品牌正式告别中国市场。

  其实,最近以来,外资零售企业似乎就进入了多事之秋。沃尔玛、家乐福被曝光价格欺诈,惊动了商务部。而中国政府官员的正式表态又让外媒纷纷猜测中国政府是否在“有意识、有组织地”限制外资零售商在华的发展。此外,一些欧美在华的零售巨头,如家得宝、百安居也传出因经营不善、不断收缩门店的消息。日本电器零售第一品牌的山田电器,以及德国麦德龙集团旗下的欧洲最大电子产品连锁品牌万得城在中国市场也始终是欲进而退,“犹抱琵琶半遮面”。

  人们不禁要问,外资零售怎么了?真的是中国经营环境“逆变”了,还是他们自身出了问题?

  启示一:

  “生不逢时”败走麦城

  2月23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第一零售网创始人、龙乐浩柏集团总裁丁利国先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百思买退出的真实原因还是市场这只无情的手,不是因为其经营模式存在问题,而是由于其决策缓慢,错过了大规模在中国扩张的良好时机,可谓“生不逢时”。

  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表达了类似观点:百思买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中国发展模式;且其大规模扩张的时机没有把握好——彼时,国美和苏宁已经完成在全国的布局,留给百思买的空间已经很小。另一位行业专家罗清启则认为,百思买的问题在于“还不够强大”,“不是一家主导型企业”——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逊色于对手。

  丁利国分析说,百思买在2005年通过收购江苏五星电器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准备采取双品牌战略,即保留这一本土品牌,同时引入百思买自己的品牌,推广其精细化店面经营模式。但一直到2008年岁末,百思买才开始发力,“一口气”在上海连开6店。这个时候,中国的地产热达到高峰,物业租金高企,而其店面数量与已经达到千店级、并几乎垄断内地市场的国美、苏宁两巨头相比可谓霄壤之比,在规模经营上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而没有规模就难有效益,加上美国本土因金融危机开始出现经济衰退,百思买无暇自顾,继续拓展中国业务带来的亏损无法承受,最后只能选择撤出。

  “百思买退出的消息来得很突然,有些遗憾。但其代表的中国家电零售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不会改变,”丁利国谈到。与“美苏”粗放式经营模式不同,百思买为追求个性化购物体验的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消费者能享受到高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实际上,迫于百思买模式的潜在威胁,国美和苏宁早已经在尝试“生活馆”。

  没有了百思买的“鲶鱼效应”,外资电器连锁的威胁不再,“美苏”是否就将安然享受双巨头垄断所带来的利益呢?丁利国否认了记者的这种猜测。他说,今后二者仍将面临愈加成熟的消费者的选择压力,而真正的威胁来自网上零售业的蓬勃发展。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