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破解民工荒:农民工收入仅为城镇职工一半(2)

2011年03月04日 08:5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去年春节回老家,在返回广州时11岁的儿子死活都不愿意来,被我们强行押到车上后,他哭了150多公里,一刻都没消停,”提及小孩,张艾梅就想落泪,“在广州干了7年,我不想要什么户口,我只想孩子像城里其他孩子一样,能在我身边上学。”

  据全国妇联的调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约4000万,近三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长期缺失亲情,代管不力,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在外务工的农民工的严重关切。记者在走访河南、安徽两地时发现,不少农民工为了孩子教育问题放弃了外出打工。

  生育看病难

  “没病时在外工作生病了回家治”

  连城里人都在抱怨“看病难”的城市医院收费,更是让农民工们“望尘莫及”,“身体健康的时候为城市作贡献,累垮了只能回到农村去治病。”这成为很多农民工的真实写照。河南人魏超在广东某服装厂打工,去年年底他突然腰疼,在广东的医院里检查了一下,医生说要治好得上万元,“我哪有那么多钱,只能回老家去看病,”魏超说,“回家养病两个多月才又回到广东。”

  工资薪酬低

  农民工收入仅为城镇职工一半

  国家统计数据库的数据显示,农民工集中的制造业、居民服务、建筑业、住宿、餐饮业和农林牧渔业的年收入排在最后6位,收入水平只相当于金融业的1/3,也只有文化、体育、娱乐业的一半。据《工人日报》近期调查,农民工收入仅为城镇职工的近一半。而在国外,比如美国,工作环境恶劣的产业工人薪金水平已赶超企业中层白领。

  “如果在10年前,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肯定能吸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义乌打工的河南人魏东伟说,“现在,这个工资水平对农民工根本没有任何吸引力。”

  难有幸福感

  薪水低“农二代”不愿外出打工

  在城里打工既要面临“亲情缺失”,又很难得到尊重。在国家连续出台惠农政策后,农民工更愿在家乡寻找幸福感。

  在河南农村,每家都有4~5亩良田,“农村生活现在好了,每户光种地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王峰说。而且随着内地经济迅速发展,很多工厂开设到了农村富裕劳动力集中的地方,“农二代”无须出远门,就能做上产业工人。

  对于90后“农二代”而言,让他们每月拿着2000多元的工资而背井离乡,而且从事繁重的机械工作,显然不仅他们自己不愿意干,他们的父母也不会支持他们外出打工。

  第三篇:企业,有三条路可走

  定价权丧失:加工资等于直接削减利润

  “工人短缺,直接加工资来吸引足够的工人,并将增加的成本直接计入产品的成本中,通过提高产品售价来弥补工人工资的增加额。”这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一个常识。但这个常识在尚未完成产业升级的沿海地区,根本就行不通。原因很简单,沿海地区的多数加工制造企业,没有定价权,也就是说,产品出厂价是由外国采购商直接控制,生产企业根本就没有话语权,“提高工人的工资就变成了直接削减工厂的利润。”

  南海盐步一家饮料厂老板高天成告诉记者,像他们这样做出口加工的企业,本身利润就很薄,连10%都没有。人力成本几乎占到了公司整体成本的10%,人工大涨将直接削减公司的利润。

  谈起现在的生意,高天成觉得不太乐观。他说,全球经济回暖,他们的海外订单今年增加了不少,这是好现象,但是却让人乐不起来。“从去年开始,原材料普遍上涨,单单包装材料都涨了15%。但是订单价格却不敢轻言上涨。单单我们厂所处的工业区都有几十家的食品加工企业,这个价格你不做,马上就被别的企业抢走了。” 据高天成介绍,现在不少加工企业都在靠出口退税这点钱来过活。

  春节过后,就在媒体铺天盖地地炒作民工荒时,富士康招工的照片在网上广泛流传:天上下着大雨,可前来应聘的人排成了长龙,整个厂区门口人山人海。热闹场面堪比春运。与富士康相似的是,格力电器、美的电器等家电企业并没有遭遇民工荒。在其它企业嗷嗷待哺时,富士康为何还能挑着招工?原因很简单,继去年两度调薪后,富士康在春节过后即再度启动新一波调薪行动,制定出底薪不低于1550元人民币的标准。而在广东的另一制造业大鳄——美的电器,同样没有受到民工荒的波及,原因是其工资也已普涨20%到30%。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