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CPI达8.8% 青海临时价格干预能否扼住通胀咽喉 (2)

2011年06月09日 08:35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史上最严厉的调控”

  有关人士认为,这一轮物价调控手段之多、力度之大、法令之严,堪称是青海省“史上最严厉的调控”。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紧急通知》中称:“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的重要举措,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大局有重要意义。”

  西宁市发改委主任宋晨曦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物价涨幅要和老百姓收入水平相匹配。”

  宋晨曦说,青海省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推出后,西宁市很快出台了“西宁十五条”平抑物价——诸如对个别商品实行最高限价、对主要蔬菜品种实行批零差率控制等,目标直指脱缰的物价。

  所谓“批零差率”,是指根据蔬菜的损耗程度和市场分类对蔬菜进行价格调控,就是把批发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价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比如绿豆芽、冬瓜、萝卜等8种蔬菜的批零差率要控制在40%以内;黄瓜、西红柿、长茄子等11种蔬菜的批零差率控制在50%以内。超市、标准化农贸市场在此基础上可上浮10%。

  每天,西宁当地的报纸都会刊登主要蔬菜品种的批零价格表。在集贸市场的醒目位置,也会公示当日主要蔬菜的批发价和零售价。

  西宁市大百超市专门开辟了平价蔬菜和粮油专区,服务员主动引导顾客前来挑选。大百超市副经理杨冬梅告诉记者,“超市的蔬菜损耗更大,有时要亏本经营,供应商们经常叫苦”。

  调控的愿望是好的,那么结果怎样?记者在西宁市莫家街市场调查发现,批零差率措施并未得到严格落实。比照当天报纸上刊登的批零价格表,本报记者注意到,不少商贩叫卖的蔬菜零售价格显然略高于政府规定的价格。比如按照批零差率换算,甘蓝菜当天的批发价格是0.45元/斤,拟定差率为50%,零售价格将近0.7元。但实际情况是,这条拥挤的街道上,很难看到低于1元的甘蓝。

  “只能随行就市。100斤菜从批发市场出来,就少了十几斤。这损失咋办?”一位年龄不大的商贩反问道。

  相比菜价,西宁市对猪、牛羊肉价格实施了更为严厉的“最高限价”。以猪肉为例,物价部门规定,三级肉每公斤最高限价21元,四级肉每公斤最高限价20元。但“最高限价”遭到了零售者的“抵制”。5月23日下午,在西宁市莫家街市场,一位卖肉的女摊贩拿着一纸文件情绪激动地说:“批发价那么高,逼得我们没办法,只能涨。前两天不敢乱卖,这两天压也压不住了……”

  这位来自四川的女摊贩说,层层转包后的摊位费高达每月800元。更重要的是市场上已经没有货源了。一天只能卖一头猪,连摊位费都卖不出来。

  为什么是青海

  5月22日近11时,杜永州的半车甘蓝菜仍然没能售罄。10年前,这位青海省乐都人还是地道的农民,以种菜为生。他的家乡也是青海省最大的蔬菜基地。

  但他很快发现,种菜没有前途。“现在打工一天怎么也能挣100元,种地几个人一年下来就几千块钱,打工比种地强多了。”杜永州说。后来,他和几个亲戚合伙贩菜。

  显然,农民不愿意种菜也是青海省物价高企的一个原因。

  《青海省情研究》今年刊载的一篇研究文章分析写道,青海省商品消费对外商品的依赖程度较强,自身对商品的可控性弱。资料显示,青海省鲜菜市场的自给率夏季约为30%,冬季约为10%。鲜瓜果有95%以上依靠外省调入,大米完全由外省购进。面粉也不能完全自给,需从甘肃、宁夏、四川、新疆等省外购,近3年农产品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涨幅均高于全国水平。

  另外,青海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食品消费在居民消费中占的比重大,农产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更明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